
從1月21日召開的全市住房建設工作會議發端,青島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針對房地產市場的新舉措頻密出臺。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強調,2007年要“以健全保障體系、增加住房
供應、穩定住房價格為重點,加大中低價位、中小套型住房建設力度”。在年度市辦實事中,“加快居民住房建設,完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推進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排在了首位。緊隨其后,市政府更是連續召開兩個專題會,扎實、竣急地推進住房建設各項工作。
1月21日是一個星期天。
在這個公休日,一年一度的全市住房建設工作會議,在市級機關一樓多功能廳緊鑼密鼓地召開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會議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召開的,市委副書記、市長夏耕出席并作重要講話。在青島很多“老房產”的記憶中,“規格”如此之高的住房建設會,前所未有。
而正是從這次會議發端,青島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針對房地產市場的新舉措頻密出臺。態度果決,手段堅實。一個旨在強化住房的社會保障職能,加快住房建設,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新住房行動快速啟動。
高調調控
在這次住房建設會上,夏耕坦言,盡管我們過去在住房建設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績,但是在住房建設和消費中還存在部分居民住房條件較差、住房供應結構不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滯后等問題,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與人民政府的職責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他明確指出——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住房這一商品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由市場機制調節,政府必須有所作為!
“住房建設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它已經成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它又成為促進社會公平、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住房問題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住房問題解決得如何,直接體現我們順應民意的誠意,直接反映我們體恤民情的程度,直接影響我們關注民生的成效。”從夏耕的講話中,人們可以深切地體會到市委、市政府已經把住房建設工作放在了城市發展一個突出的、重要的位置上。
而這次會議對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在住房建設工作方面要求之“嚴格”則讓人印象深刻。會議明確要求,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從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把加強住房建設作為造福人民群眾、促進和諧發展的根本要求,作為轉變政府職能、建設責任政府的迫切需要,作為落實國家調控政策、實現科學發展的實際行動。要以對人民利益的負責精神,以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以對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不懈努力,切實擔負起保障人民群眾基本住房需求的職責。要重視住房的社會保障職能、公共服務功能,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早日解決人民群眾“住房難、住房貴”的問題,使廣大群眾的住房狀況盡快得到明顯改善。
意義明顯,目的明確。這次會議清晰地傳遞出了市委、市政府對住房建設的明確認識和新的思路、新的舉措,表明了市政府對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堅定決心,表明了各級黨委和政府解決群眾住房問題的負責態度,是全市進行的一次加快住房建設、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總動員。
兩天后,在市人代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青島再次強調,2007年要加強居民住房建設。其中明確提出,以健全保障體系、增加住房供應、穩定住房價格為重點,加大中低價位、中小套型住房建設力度。建設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租賃住房、廉租住房34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
1月29日,市政府公布2007年在城鄉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點辦好的10件實事,其中“加快居民住房建設,完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推進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排在了首位。
雷聲大,雨點也急。
全市住房建設會議召開后不到10天,夏耕又主持召開了分別由市直相關部門和市內四區、嶗山區政府參加的兩個推進住房建設的專題會議,利用兩個半天的時間專題研究落實今年我市住房建設計劃和2007年住房建設目標的具體舉措。會上夏耕與王書堅、羅永明兩位副市長與各部門、各區政府的負責人,圍繞今年的計劃目標和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情況,逐一研究落實舉措,進一步明確了相關部門和區政府的責任和目標。而據市政府有關人士透露,兩個分別由房地產開發企業和專家參加的專題會也計劃在近期召開。
凝心聚神、集思廣益,為的都是新的住房建設思路和舉措的落地有聲、落地有形。
明確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民生、共享發展作為住房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立足點,更加注重住房供應的社保功能,更加注重住房政策的公共效應,全面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健全體系,增加供給,穩定價格,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較為滿意的住房保障和住房條件。”是青島這次新住房行動的核心訴求。
許多先進國家和先進城市的實踐表明,增加住房供應量,尤其是增加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應量,進一步穩定住房價格,是政府在調控房地產市場最能有所作為、最能見效的一個渠道。而青島的新住房行動也正是在這一層面全面發力。
從已經確定的全市“十一五”住房建設規劃和2007年住房建設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間,全市計劃開工建設各類住房總建筑面積6182萬平方米,住房建設將以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為重點,重點建設中低價位、中小套型住房,到2010年基本解決經濟困難和住房困難的“雙困家庭”的住房問題。舊城區和城中村的改造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我市繼上個世紀末基本解決住房最困難的“棚戶區”居住問題后,舊城區、城中村的居住條件改善已成為較為突出的住房問題,尤其是在城市日趨現代化的進程中,在城市土地資源和住房用地日趨緊缺的情況下,解決好舊城區、城中村的改造,不僅可以有效改善這些區域原住居民的住房問題,而且可以通過向社會提供中低價位、中小套型住房改善其他居民的住房條件,提升城市景觀、完善城市功能、縮小南北差距、實現東西平衡,促進城市協調發展。因此,市委、市政府決定“十一五”期間加大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其中,目前市內四區待改造的60片舊城區“十一五”期間要完成改造39片,占地面積達265萬平方米,拆遷居民4萬戶,拆遷建筑面積262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603萬平方米,除安置拆遷居民外尚可提供住房約35000萬套;目前市內四區未改造的50個城中村“十一五”期間計劃改造37個,占地面積845萬平方米,拆遷居民21850戶,拆遷建筑面積304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1000萬平方米(含經濟適用住房200萬平方米)。除安置拆遷居民外尚可提供約97800套住房(其中經濟適用住房約28500套)。
照此計算,從今年起至2010年的4年間,市內四區除6萬多戶居民可通過舊城區、城中村改造實現居住條件改善外,還有13萬套以中小戶型、中低價位為主的住房向其他城市居民供應,這等于是同時解決了近20萬戶城市居民的住房問題。而且,在這個“兩改”的過程中,城市原本的新舊環境面貌不協調、居民生活水平不協調、居民生活方式不協調的問題也得到逐步解決。
與此同時,青島從今年開始下更大力氣多開發建設各類中低價位住房,解決本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
按照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市將提供普通(限價)商品住房建設用地333公頃,規劃建筑面積500萬平方米,約62500套。同時,按照“困難優先”的原則,“十一五”期間基本解決經濟適用住房收入線標準(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線以下)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難,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300萬平方米,約42850套。兩者疊加,四年可以解決10萬多戶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
而對于那些居住面積狹小且家庭經濟又非常拮據的城市居民來說,住房困難的解決更多的要依靠政府的扶助。因此,今后4年,市委、市政府決定由政府出資為這部分居民建設“廉租房”
和“租賃房”。
按照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市將建購廉租住房1000套,投資1.9億元,發放租金補貼1.76億元,共計資金3.66億元,基本解決我市人均收入低于最低工資標準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資金來源主要為財政撥款。今年開始,將市內四區最低工資標準線以下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約1.4萬戶納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圍。
另外,借鑒先進國家和先進城市的居住解困經驗,從今年開始,市政府每年還將通過財政投入等方式籌集資金,專項用于解決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0平方米以下、年均可支配收入線以下的2.77萬戶中不屬廉租住房保障范圍且無力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的“夾心層”居民家庭的住房問題。僅2007年市財政就將投入5億元,開工建設租賃住房不少于3000套,“十一五”期間基本解決這部分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今年的這筆投入據說是整個“十五”期間政府直接投資“解困房”建設的總和。
對于我市來說,這是一個嶄新的住房供應層次。它是市委、市政府在對“居者有其屋”進行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推出的不可或缺的一項住房建設內容,如果沒有這個供應層次,住房的保障就很難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廣覆蓋”。
力促落實
2007年可以說是青島新住房行動的“開局之年”,為了給今后幾年順利完成規劃目標打好基礎,今年的住房建設任務安排得非常繁重,但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要通過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住房的供應和控制住房銷售價格,努力實現“兩改、兩增、兩低、一穩定”(改造舊城區、改造城中村;增加廉租住房保障戶數、新增租賃住房保障方式;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增幅低于去年、普通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低于去年;經濟適用住房價格保持穩定)的目標。
控制房價的增幅是今年政府調控房價的重要舉措之一。據了解,今年我市將從增加供應、調控需求兩方面入手,緩解供求矛盾,控制房價增幅,確保今年新建住房的銷售價格增幅低于去年水平。要通過稅收、信貸、行政等手段,抑制投機和投資性購房需求,遏止非自住性購房需求上漲,同時加強已出臺的穩定住房價格的各項措施執行力度。另外還要通過網上售房“廣覆蓋”的優勢,堅決杜絕投機炒房行為。
與此同時,我市今年將加大普通(限價)商品住房的土地供應,確保其與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設等三項用地的年度供應量,不低于居住用地供應總量的70%。同時完善限價出讓方式,普通(限價)商品住房建設用地在限套型、限房價的基礎上,采取競地價、競房價的辦法,以招、拍、掛的方式進行出讓,以地價穩房價,確保今年的普通(限價)商品住房的銷售價格低于去年水平。
堅決控制經濟適用住房的銷售價格是今年政府調控房市的主要目標之一。為此我市將在保證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的土地供應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降低土地成本、建設成本,并嚴格價格審核管理,確保今年經濟適用住房的銷售價格不高于去年。
據了解,2007年我市的住房建設以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為重點,重點建設中低價位、中小套型住房。其中,市內四區計劃新開工9個舊城區改造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28萬平方米,拆遷居民16728戶,拆遷住宅建筑面積約68萬平方米,規劃住宅建筑面積約184萬平方米,其中安置用房128萬平方米,向社會提供住房56萬平方米,約6900套。計劃新開工9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總占地面積125萬平方米,拆遷居民4744戶,拆遷住宅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規劃住宅建筑面積162萬平方米,其中安置用房84萬平方米,向社會提供住房78萬平方米,約9700套。同時年內計劃新開工普通(限價)商品住房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續建45萬平方米,年內竣工20萬平方米。市內四區建設經濟適用房240萬平方米,其中續建160萬平方米,新開工80萬平方米,竣工70萬平方米。另外,今年還將開工建設至少3000套“租賃住房”,市政府安排資金8000萬元,對廉租住房租金進行補貼,建購廉租住房200套,解決部分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
為確保上述年度目標任務的完成,在全市住房建設會議上,市政府已與市內四區政府簽定了2007年舊城區和城中村的改造責任書,以這種簽定“軍令狀”的形式表達了市委、市政府和各區黨委政府做好住房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目前市政府和各區政府正在積極籌劃成立推進住房建設的專門的協調機構,抓緊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各區政府和部門,正進一步把責任分解落實到住房建設的各個環節,加大力度,提高效率,全面扎實推進。市政府明確要求,對涉及舊城區、舊村莊改造、租賃住房建設等重點項目的規劃選址、項目審批等有關部門要及時開通“綠色通道”,爭取早日實施。各區政府在舊城區、城中村改造拆遷工作中,要創新工作思路和措施,做好群眾工作,積極爭取群眾對住房建設工作的配合與支持,在此過程中逐步摸索出較為科學合理的改造政策,為今后幾年的“兩改”打下堅實的基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市委、市政府所提出的加快住房建設,要求所建設的住房是建得“又好又快”的住房,是具有高質量的住房,而不是單純地為解決住房而建設住房。市政府明確要求建設、規劃等部門加強對各類住房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質量和規劃監管,同時注意搞好各類住房的配套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實現舊城區、城中村的高水平、高標準地改造,不留新的“遺憾”。
而在所有的推進內容上,市政府最為關心的還是中低價位、中小戶型住房在整個住房建設中的比重能否到位,各類保障性住房的供應能否“應保得保”,這也是兩次市政府專題會議上討論比較集中的議題。對此,市政府要求有關部門把好關,對中小戶型建設比例的落實進行嚴格的監控,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和保障性住房供應程序。用夏耕的話來說,就是要通過政府的努力“把好事辦好”。
尤其是對今年新出現的租賃住房供應層次,市政府明確要求各區政府和相關部門緊密配合,抓緊合理選址,報市政府批準后爭取及早開工,同時還要著手研究較為完善的供應政策,確保實現其“解困”的目的。
突破重點
作為住房建設的“重頭戲”,目前市內四區政府和市建委、市國土資源與房管局、市規劃局等部門正積極推進已確定年內動工的18個舊城區、城中村改造項目。
市南區的云南路片與四川路以西片捆綁改造、龍口路20號改造,市北區的東西快速路改造試點片、錯埠嶺二小區、西吳新村改造和小港灣改造,四方區的嘉善路片改造、大水清溝改造和金華路28號改造及河西村、河崖村、孤山片和華光村、大山村改造,李滄區的侯家莊、麥坡村、佛耳崖村和東李村改造等項目,有的正在進行規劃報批,有的正在制定拆遷方案,有的正準備掛牌招標,確定開發建設主體,大多計劃在春節后實施拆遷,七八月份陸續進入開工建設階段。
市建委、市國土資源與房管局、市規劃局等部門及市內四區政府還紛紛制定了詳細的項目進度日報、周報、月報表,按天推進上述18個重點住房建設項目。
為了讓市民及時了解這些區域的住房建設進展狀況,市政府還明確要求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要定期向社會公布住房建設的情況和各類住房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方便市民買房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