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紡織利潤下降 青島紡織業加快出口轉型
“剛調整了出口退稅政策,人民幣又一直在升值,這對于我們紡織出口企業來講真是雪上加霜。”昨日,青島華金針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經理劉萍對記者大吐苦水。
近段時間,繼出口許
可證、緊急特保、調增關稅、降低出口退稅等一連串打擊后,人民幣升值又讓島城紡織業利潤大縮水。昨日,記者采訪我市相關企業了解到,青島市紡織服裝行業正在加快轉型步伐,實施做大品牌、擴大內銷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等調整舉措。
人民幣升值“蒸發”利潤
2月1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度突破7.77關口,以7.7615創匯改以來新高,這意味著匯改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接近4.5%。隨著人民幣升值,企業出口的利潤也在一點點降低。昨日,在與劉萍的對話中,記者明顯感覺到了她心情的沉重,她說,自己每天都在關注人民幣的匯率情況,去年公司的出口業務全年因匯率提升而少收入約700萬元人民幣。“人民幣升值,對紡織出口企業的沖擊應該是非常厲害的,這是企業無法控制的。”劉萍說。
多年從事棉紡服裝出口生意的青島一家制衣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經理表示,人民幣升值對青島針織行業的影響很明顯。人民幣升值給企業增加了巨額的成本,人民幣升多少,企業的利潤就會凈損失多少。很多年前就已經簽好的訂單,客戶很難會接受提價的現實,這就造成了針織行業的利潤變得非常低。由于前期出貨單已出,沒有辦法挽回損失。再加上針織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使得這種成本不能通過漲價的方式轉嫁,只能由企業自己來消化。“可以說企業現在是進退兩難。接單吧,人民幣升值的風險就由企業自己來承擔了。不接吧,企業就會丟失一個客戶。”
紡織服裝行業有對出口依存度較高、平均利潤率低等特點,一直被視為首當其沖受人民幣升值影響較大的行業。人民幣匯率“破8”以后,國內紡織行業更是處在風口浪尖上。據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行業出口產品的營業利潤均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棉紡織行業約下降12%,毛紡織行業下降8%,服務行業下降約13%,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服裝行業受到的損失較大。
調整產品出口結構
人民幣不斷升值使得紡織服裝行業出口成本增加,如果不能內部消化,產品報價將上揚,這又會導致訂單流向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地。對此,青島市紡織服裝龍頭企業——青島即發集團一位負責人表示,“人民幣升值對于以往單一出口為主的企業,是調整產業結構、實現企業轉型的好機會。”
這位負責人表示,此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增長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但隨著國內經濟的加速發展,企業加大內銷比重的條件已經成熟。他認為,包括即發集團等以前主要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在內,應該憑借好的品質和產品知名度迅速做大國內市場。
同時,他還表示,增加內銷比重并不等于放棄國際市場或削弱國際市場,而是應該更加快速地轉變增長方式,擺脫以前粗放式發展,變勞動力成本低的競爭優勢為技術競爭優勢,增加產品科技含量,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對此,我市最大的毛巾生產企業——“青島喜盈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前些年,喜盈門集團就看到了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近年來內銷比重也在不斷加大。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集團加快了國內與國外兩個市場并舉的策略。今后,喜盈門集團將加快新產品研發的速度,不斷涉足輪胎、卷煙材料、現代服務業等新領域,逐漸形成以家用紡織品為主的多業態、多元化產業新格局。以提升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人民幣升值是把雙刃劍,逼著出口企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本市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人民幣升值對紡織業的發展有利有弊,雖然會消弱企業出口能力,降低其利潤。但從長遠看,則有利于紡織業增強抗風險能力,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本報記者 柳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