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財經專訊
國家商務部3月23日就企業原油、成品油經營資質的申請、變更及參加年檢的程序等出臺了指引手冊。該手冊對成品油、原油經營企業辦理經營資格申請、停業和歇業手續、經營資格注銷、經營批準證書變更、證書掛失補辦、年度檢查、外資企業申請等事宜的審批部門、申報程序
、申報材料、審批時限等進行了分類細化,基本涵蓋了當前成品油、原油經營企業所需辦理事項的全部內容。昨日,我市成品油經營市場管理部門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細則的出臺,讓中國已于去年底出臺的放開原油、成品油批發經營權的管理辦法更具有了可操作性,這意味著民營和外資進入成品油經營領域有了可具體參照的“路線圖”。
民企賣油不容易
原油、成品油批發經營權開放了,但并不是誰想賣油誰就可以投資入行的。記者從商務部公布的《成品油經營企業指引手冊》和《原油經營企業指引手冊》上看到,諸多條款砌起來的高門檻把不少想進軍這個能源行業的民企、外企擋在了市場之外。
按照規定,企業申請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申請人的提交材料包括:全資或50%以上(不含50%)控股擁有10000立方米以上成品油油庫的法律證明文件。自有煉廠的企業申請資質時,需提供煉廠經國家依法批準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100萬噸以上、符合國家產品質量標準的汽油和柴油年產量在50萬噸以上的證明文件。這些條款,對民企業而言需要具備足夠財力,對外企則而言則先邁“證明文件”門檻,可這個門檻難以逾越,因為根據國家發改委去年3月頒布的《煉油工業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在新建煉油項目中,外方股東不得控股。
外企欲進青島市場
雖然在成品油批發上,外企經營困難重重,但對于中國這個巨大而豐盛的市場蛋糕,外資滲透的腳步從來未停止過。其中,不少外資對青島的成品油零售市場眼饞已久。據悉,外資LG、鮮京(SK)以及殼牌等國際石油巨頭已經與我相關部門進行了接觸,對進入青島成品油零售市場表現出強烈興趣,整個市場已開始醞釀變局。
目前,在成品油經營的零售終端,青島有加油站812家,其中半數為屬于民營性質的加油站,其余為中石化和中石油擁有。在成品油加工或批發環節,青島在有資格從事成品油批發經營的民營企業廣源發被國有企業中化集團收編石油行業相關資產后,變成了中石化、中石油兩大巨頭掌控市場,中化集團控股的安邦石化伺機擴大市場和影響,多方博弈的局面。(記者
劉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