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農村改革:吸引眾多大學生投身農村建設
新華網合肥3月26日電(記者馬姝瑞 杜斌)清晨6點半,安徽鳳陽縣門臺鎮,既安靜又清冷。住在鎮政府一間10多平方米宿舍的施永峰迅速地起床、洗漱。簡單
的早飯后,步行近一小時,進入大青郢村。
在村里,施永峰和村民隨意嘮家常,記錄有用的信息。
他還要動筆桿子,結合村情實際和自己的想法,就村子未來發展寫出正式報告。
“我有十幾個同伴,都是大學畢業生,大家在不同的村子做著不同的工作,”施永峰介紹道,“但我們不是來當領導的,而是要在調研農村情況后,尋求指導農民的創業之路。”
地處江淮分水嶺地區的鳳陽縣,因為1978年小崗村農民創造出家庭聯產承包制,從而掀起中國農村改革浪潮而聞名。農村改革極大地解放了農民的生產力,使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并沒有根本解決農村的貧困。
2005年,中國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戰略思路,鳳陽縣政府也開始進行新的改革嘗試。
“一些觀念較為保守的家族長輩們,對市場經濟缺乏理解,他們在農村的威信常常使眼下建設新農村的措施難以順利落實。”當地主管農業經濟的農委副主任徐德明說,“我們非常需要有知識、有想法的年輕人來參與新農村建設”。
自去年始,鳳陽縣實施了“人才強縣”戰略,與當地高校進行互動,鼓勵大學生“落戶”創業,目前已經吸引了70多名來自省內外的大學生到農村自已創業或參與村委會工作。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2007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比去年增加82萬,就業形勢嚴峻。但與過去大學生畢業爭相到城市發展的情景形成對照的是,越來越多類似施永峰這樣的大學生開始把目光投向農村。
北京市2006年選聘了2000名高校畢業生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職務,在振興農村方面發揮作用。被聘者3年后可享受在政府機關或國有企業優先就職等多種優惠待遇。據北京市人事局消息,北京今年將再選聘3000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參與建設。
在上海,去年12.9萬高校畢業生中,到基層就業的大學生已經超過了20%。
“大學生大面積的‘調轉方向’,將步子邁進鄉村的趨勢,這主要取決于中國政府和社會越來越重視‘三農’問題,”被選調到鳳陽擔任副縣長的王平,目前正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農村經濟與綜合發展”方向的博士學位。她說,“大學生代表新生力量,他們深入農村,對幫助農民致富、推動中國新一輪的農村改革所產生的影響力都將不可估量。”
中國政府正加大對農村政策和資金投入,有組織地輸送大批大中專畢業生投身農村。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出,將完善鼓勵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到農村服務的有關辦法,引導他們到農村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