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海,細雨蒙蒙。“2007年春季長三角聯合師資招聘專場”在光大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數萬名求職者把300多家用人單位攤位圍得水泄不通。一邊是“簡歷投不進去”,一邊是
“人才實在難覓”,教師入行“門檻”的持續走高讓許多人感慨和無奈。
現象:入行“門檻”抬高
去年此時舉行的上海師資招聘專場,曾出現1.2萬名大學生爭聘1000個郊區教師崗位的場面,記者給當時的這個12∶1下過定義:火爆但不盲目,有序而富有理性。在持續4個多小時的招聘會上,供需雙方均有備而來。最后,大部分招聘單位都拿到了超過崗位數2%余量的應聘者材料,可謂皆大歡喜。
可今年規模更大的長三角師資招聘專場卻像上海忽冷忽熱的天氣一樣,讓不少人沒了方向。許多郊區學校不再“急吼吼”地要人,而是慢條斯理地翻閱著簡歷,顯得底氣十足。這一現象的出現可以用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日前盤點各區縣師資缺口狀況的結論來解釋:今年滬郊師資不再短缺,教師職業已進入“好中選優”時代。
上海教師的入行“門檻”悄然抬高,求職者有些茫然。“普通話達到二級甲等了嗎”、“你是碩士學歷嗎”……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郊區中小學大多提出了高學歷、有工作經驗等要求。
崇明縣大同中學在招聘會上先后婉言謝絕了十多名應屆畢業生和具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教師遞交的簡歷。對此,校方的解釋是:“我們不缺教師,缺的是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所以我們的條件是必須有5年工作經驗”。
動向:有特長的教師走俏
今年長三角師資招聘專場之前,嘉定區的中小學曾到華東師大、上海師大招聘,畢業生熱情很高。前不久,寶山等區幼兒園招聘教師,要求達到本科學歷。而青浦區在傳統學科教師已配備齊全的基礎上,開始熱衷于招聘“小眾化”專業教師,如國畫、油畫、聲樂、器樂、朗誦、心理教師等,對此,該區的解釋是,要真正推動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縱深發展,關鍵在于建設一支多姿多彩的教師隊伍。
這種“小眾化”新動向同樣出現在火爆的長三角師資招聘專場中。在幼兒園招聘攤位前,記者發現,許多幼兒園所除了招聘普通教師外,還掛出招聘“保育教師”的牌子,條件是富有愛心、醫科學士。這個職位頗為新鮮,思南路幼兒園園長郭宗莉解釋說,學前教育對教師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國外,幼兒教師的“門檻”是最高的,許多教師也是醫師、社會學家或心理學家。
有特點的畢業生或有一技之長的教師越來越受到職場的歡迎,這一現象在“小眾化”教師走俏的趨勢下愈發凸顯。崇明縣教師進修學校此次只招一名音視頻技術人員,要求有相關工作經驗。一名來自某科技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因在校期間參加過多項科技類競賽并獲獎,引起進修學校的注意。另一所具有科技特色的學校也不約而同地看中了他。許多學校表示,學業成績僅僅是一方面,作為教師,個人的多種興趣和綜合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走勢:長三角師資整體持穩
據主辦方透露,此次前來招聘的學校共有300多所,但上海的學校就有250多所;崗位需求量比去年有所減少,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少應聘者也反映,長三角師資招聘專場似有名不副實之嫌。上海的基礎教育相對均衡且呈現飽和狀態,而作為長三角的品牌招聘專場,他們希望有更多江浙省份的學校參與。
上海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人力資源部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其實長三角地區,尤其是江浙對教師的需求空間還是有的,但總體呈現“高中教師小幅盤整,中小幼教師略有富余,農村缺口大于城市”的態勢。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面對生源高峰,高中不斷擴招,教師一度非常緊缺。而從前年開始,三地的高中生源均開始回落,教師隊伍趨于飽和。目前,高中教師隊伍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整體性緊缺走向結構性過剩。從地區上看,大城市教師過剩,而農村教師吃緊;從學科上看,英語、信息技術、美術等學科教師相當缺乏。特別是三地的重點高中,最需要的是各主課的骨干教師。總體來說,三地高中對于教師的需求不大,多集中于城郊接合部的新開學校、郊區學校和農村學校。
而初中和小學在送走了前幾年的生源高峰后,教師普遍出現了富余。三地的大城市和中心區域基本不招聘主課教師,只有一些郊區或居民區新建的中小學對教師還有少量需求。但值得關注的是,幼兒園師資缺口仍在持續加大。
另外,教師薪酬也出現了新變化,教師待遇除了正常的工資收入外,各城市和城區給予的各項獎勵和職業發展機會也各有特色,成為吸引優秀人才加盟的一種“誘惑”。比如上海教師出國進修機會的增多、名師培養模式的多元,成為許多應聘者蜂擁而至的原因。目前,江浙的許多學校為優秀人才提供的待遇也堪與上海媲美,甚至上海某些郊區學校的教師比浙江郊區教師的收入還略遜一籌。
長三角地區的師資水平雖略有差異,但整體持穩,這說明教師入行“門檻”提高后,對應聘者個人的綜合素養、特長愛好和職業素質的要求日益提高。從這個角度看,教師職業入門難度增大,但前景更加廣闊。(沈祖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