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本科生 又拿“通行證”
島城首批1.5學歷實訓人才成“香餑餑”
本報訊 青島大學軟件工程學院大四學生夏剛,在拿到自己的本科學歷之前,先擁有了一份含金量極高的實訓文憑,再過幾個月,他將成為國際知
名企業NTT
DATA北京分公司的一員。“有了實訓經歷,連企業看咱的眼神也不一樣啦。”面對記者,小伙子一臉輕松。
昨天上午,和小夏一樣拿到實訓結業證的還有129名大學生,約95%與國內外24家企業簽訂了合同,個個對未來滿心期待。
所謂“1.5學歷”,是指在本科教育的第三或第四學年,通過在軟件園、高校和企業設立三級實習基地采集企業項目,引入專家進行“實戰”指導,快速培養出滿足產業需要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
家在寧波的汪智杰也是首批畢業學員之一,專業選擇的是.NET方向。過去10個月,他用所學技術搞出了“利用手機平臺學英語”體系項目,現在正抓緊時間補日語。“在校學的大都是理論,像企業級規模應用,根本沒機會接觸。”
軟件要發展,關鍵在人才。由市科技局、青島軟件園和市南區共同推出的1.5學歷軟件人才實訓工程,歷時一年在駐青及省內外諸多高校中反響良好。記者昨天在新建成的“實訓工廠”看到,這里同時開展了.Net、Java、嵌入式開發、對日外包、數字動漫、IC設計等多個方向的實訓教育,十幾個教室場場爆滿。
青島中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戰睿經理,從首批學員中挑選3人,這幾天正打算簽合同。“過去新員工一進來得先培訓三個月,牽扯企業大量精力。”這一次,剛到公司上班的第二天,劉曄等3人就被派到電子政務項目開發組,“來了就能干,上手特別快!”戰經理這樣評價他的新同事。
青島軟件產業發展中心人力資源部劉全部長從電腦中調出一組統計數據:首批130位學員被中天、高校軟控、以太科技等企業搶購一空,僅東軟集團便要走10多人。“現在,幾乎天天都能接到企業咨詢電話,原有的220個工位明顯不夠用,針對大三學生的業余班只能安排到雙休日。”
據悉,今年他們分別與NTT
DATA、東軟、高校軟控等企業簽署“訂單式”培養協議,提前一年在高校中選拔優秀學子來此“鍍金”。恒遠天地軟件公司負責人拿著剛簽好的協議告訴記者,“這次我們又訂制30人,年底一畢業全部搞外包。”
(本報記者 張子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