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教委正式公布初中入學政策。今年小升初在繼續堅持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基礎上,確定了10種入學方式。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新政策在學籍管理、招生比例及錄取依據上,都體現了一個“限”字。
政策關鍵詞:限制
限制1
電子學籍限制擇校
據市教委副主任羅潔介紹,今年小升初工作中將首次使用電子學籍。
以前小升初是給學生發放入學登記表,學生被一所學校錄取后又想去另一所學校,只需換張表填就可以,導致招生十分混亂。
采取電子學籍后,學生被某所中學錄取后,區縣招生部門就會將他的檔案調入錄取校,學生開學時拿著自己的學生IC卡到錄取校刷卡報到,一張卡只能限制刷一次,由此控制了學生轉投其他校的二次流動情況。
市教委基教處處長李奕介紹,所有小學將在4月底前完成封卡存檔工作。各初中將于6月前建立新生電子學籍系統。只有學生卡信息與學校電子學籍系統吻合后,新生才能報到。
限制2
特長生招生控制比例
今年,凡教育行政部門認定的藝術類特色校、培養體育后備人才試點中學、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文藝傳統項目學校和科技活動示范學校等招收特長生時,將嚴格執行測試規定,限制次數和招生人數。
羅潔介紹,初中原則上只能面向本區縣接收特長生。特長生專項測試工作由區縣教委和相關部門統一組織,測試內容只限學生所報特長項目,各區縣要采取發放測試卡等措施控制學生測試次數,每個學生參加測試的學校原則上不超過兩所。各校接收文藝、體育、科技特長生的計劃(包括有特殊原因需跨區縣接收特長生的),須報區縣教委批準,數量應控制在2006年的比例。
限制3
三年內取消實驗班
羅潔介紹,今年將對各種實驗班招生進行規范,本市將用2-3年時間逐步取消各類實驗班。根據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招生過程中,不得以創辦特色學校為名舉辦重點校,以開展實驗研究、辦特色班為名舉辦重點班,并以此為名測試、選拔學生。
限制4
證書不作為錄取依據
羅潔強調,各區將采取發放報名卡等措施,控制學生在規定區域范圍內參加實驗校(實驗班)招生,原則上不超過兩所。學生入學要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和成長記錄冊為主要錄取依據,不得進行與入學掛鉤的考試、測試,不得要求報名者提供各類榮譽證書和學科類競賽、等級考試等證書、證明,并不得以其作為錄取的依據。
此外,從今年起逐步調整的47所體制改革校招生也將參照以上規定,對暫時未進行調整的辦學體制改革試點校要按照區縣制定的招生計劃在規定范圍內接收新生,原則上面向本區縣接收新生,并首先完成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分配新生的任務。
其他政策
區縣政策本月中旬出臺
按照市教委昨天公布的小升初時間表,各區縣教委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2007年初中入學具體方案,各區縣政策預計在本月中旬出臺。
區縣劃定學校服務片
各區縣在制定政策時,應根據本區域適齡兒童少年數量和學校實際情況,劃定每所學校對應的服務片,每片內都要有群眾認可的學校,學校應首先接收本片內學生。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區縣教委建立統一的招生規則。
電腦派位不會取消
羅潔強調,采取劃片入學的方式并不意味著電腦派位被取消。區縣將根據各自情況制定各自標準,如在劃學片入學的同時也可以引入電腦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