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在海外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上汽股份于2004年以5億美元購得雙龍汽車48.92%股權,后又將股權比例升至50.91%,實現控股。當年,上汽收購雙龍一事被稱作“中國汽車企業首次成功地并購國外同業”的典型案例,按照雙方的如意算盤,雙龍通過上汽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契機,
而上汽則獲得擁有雙龍技術和研發的優勢。
但是兩年多過去了,上汽乘用車打造的自主品牌首款新車榮威750
2.5L已經開賣,而上汽本來希望借由收購雙龍汽車獲得核心技術的道路卻裹足不前,雙龍給予人的印象仍是一家韓國車企。3月28日,本報記者跟隨廣州世裕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組織的考察團走進了雙龍位于韓國首爾的平澤工廠,了解其在中國的發展計劃。
與上汽融合為何緩慢?
本報訊
(記者龍嘉麗攝影報道)上汽雙龍原計劃2006年實現海內外銷售整車17.2萬輛,而數據顯示,2006年,雙龍汽車實現整車銷售121196輛,比2005年下降14%,凈利潤虧損196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6.38億元)。究其原因是來自雙龍汽車公司工會的巨大阻力。
雙龍汽車公司是一個以強大工會力量著稱的典型韓國企業,收購過程中,工會的反對聲音就沒有停止過,他們擔心上汽通過收購獲得雙龍的核心技術以后把主要生產線遷移到中國,威脅韓國工人的就業機會。而影響最大的一次罷工是在去年七八月,雙龍管理層向韓國勞動部提交了“解雇550名工人”的裁員方案,雙龍汽車工會為此進行罷工集會,最后雙龍管理層承諾撤銷裁員計劃,但罷工期間工廠減產達到1.6萬輛。
企業文化的融合問題一直困擾著上汽與雙龍。不過,經過兩年的磨合,情況似乎有了改善,尤其是在上汽答應增資雙龍之后。雙龍汽車中國事業部代理尹志錫說:“雙龍汽車的領導人和工會正在積極建立健康、穩健的關系,同時,近兩年領導人和工會間對話的機會也逐漸增多。勞資雙方深深意識到,雙龍汽車要取得長遠的發展,就要求勞資雙方共同努力。”
加快中國發展步伐
從勞工問題上緩過氣來的雙龍在今年3月21日公布其中長期發展戰略報告,將在2011年實現年銷售汽車33萬輛、年銷售額突破6萬億韓元(約63.83億美元)的目標。根據這份報告,雙龍汽車公司屆時將發展成為韓國第三大汽車企業。
但是,雙龍要實現這一目標,難度并不小。根據2006年銷售數據,韓國汽車本土銷量1155056輛,相比去年增長了1.9%。其中現代汽車以58萬輛的銷量高居榜首,市場占有率達到了50.3%;起亞汽車以27萬輛的銷量排名第二;排名后三位的GM大宇、雷諾三星和雙龍的銷量分別為12.8萬、11.9萬和5.5萬輛。而2006年中國汽車銷量超過72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5%。盡管有國家政策上的傾斜和保護,但是韓國國內汽車市場畢竟規模有限,雙龍要實現制訂的目標,必須寄望于龐大的中國市場。根據數據顯示,2006年雙龍出口量最大的地區是西歐,占59%,中國僅占6%,約為1800輛,發展空間巨大。
更重要的是,由于全球SUV市場的逐步萎縮,以柴油SUV系列為消費者熟悉的雙龍有計劃擴大雙龍主席等其他車型的銷售,將其市場由細分市場擴充到主流市場。雙龍汽車計劃通過韓國的R&D研發中心和位于英國、中國的R&D研發中心的相互合作,在今后5年內研發5個新平臺、30款新車型和5個新發動機。另外,雙龍汽車與上海汽車成立合資公司,進一步提高品牌協同效應。
雙龍國產化的利與弊
據介紹,即將在中國國產的雙龍車型將采用雙龍SUV
平臺,是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特別設計更新的Kyron(享御),該款車將采用全新的內外觀造型和動力系統,與現有的Kyron不同。
面對雙龍車型國產化的問題,雙龍經銷商表示歡迎,因為雙龍在中國的品牌宣傳力度將會加大,大大提高品牌知名度,而車型的豐富也意味著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而雙龍車主則表現得有點左右為難,一方面國產化能夠相應降低車輛使用成本,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他們選擇雙龍主要是因為它的個性化設計和產品的獨特性,產品國產化可能會降低對他們的吸引。
相關鏈接
雙龍汽車創建于1954年,其出品貫徹霸氣、力量、豪華的品牌形象。雙龍與奔馳公司在1991年結成戰略伙伴關系,其合作在韓國被稱為短期內實現技術轉讓最成功的案例,因此,雙龍汽車在韓國的別稱是“韓國本地的奔馳”。
雙龍汽車的柴油發動機源自于德國奔馳技術,通過雙龍的自主研發,推出“第三代高壓共軌真噴式柴油發動機(XDi270 XVT和XDi200
XVT),該發動機具有卓越輸出力、性能、品質、耐久性和環保性能等優點,該項科技,在世界汽車制造業上,至今仍占領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