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招生辦叫賣名校名額
數名學生家長受騙,警方介入調查
近日,一條“交10萬元就能去浙大上本科”的消息,在德州市部分考生及家長中流傳,一伙自稱“招生辦”人員的人還在一家招生網站上發布了“招生簡章
”。浙大招生辦人員稱,這完全是一場人為操縱的騙局,學校上下對發生這樣的事情“感到震驚”。
“招生簡章”現身網絡
14日下午,浙江大學招生辦主任陳藝有些焦急地給本報打來電話說,有人在德州打著浙大的旗號招生,還向學生家長收取高額費用。當天上午,浙江大學招生辦連續接到了五六個德州市學生家長反映情況的電話,這讓招生辦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我們從來沒有1+4預科、本科連讀的招生計劃,更沒有交10萬元就能到浙大讀書這回事!”陳藝說,當她得知至少有兩名學生家長已經把兩萬元定金交到所謂的“招生人員”手里時,浙大招生辦和公安處立即通過電話向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區分局刑警隊報了案。
根據浙江大學招生辦提供的網址,記者找到了《浙江大學2007年社會招生/預科細則》,這份“招生簡章”規定:“學制和待遇,1年預科+4年本科,在校享受統招生待遇,畢業時頒發全國統招畢業證書。”盡管“簡章”上標明注冊費為4萬元,但一些學生家長告訴記者,招生人員強調說,4萬元是交給學校的,家長還應該拿出大約6萬元給招生代理,每個學生差不多要準備10萬元的費用。
業務聯系多通過熟人
14日,德州市一名學生家長程強(化名)在電話中告訴浙大招生辦人員,他通過朋友介紹與所謂的浙大在德州的招生機構取得聯系,對方答應給程先生的孩子辦理浙江大學“1+4”的上學問題。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程先生最終決定花錢買名額,于是他拿出兩萬元交給一名“招生人員”,對方許諾說,收到定金后會馬上著手辦理此事。程先生向浙大招生辦人員了解情況后,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14日下午,記者通過電話聯系到程先生,程先生說:“事情已經解決了,兩萬元已經從招生人員那里要回來了。”隨后便掛斷了電話。
15日,記者趕赴德州,按照浙江大學提供的聯系方式,聯系到也曾交給“招生人員”兩萬元定金的周沖(化名)先生,盡管他感覺到交錢上學這事兒希望不大,但他告訴記者:“我覺得這個錢能要回來。”周先生說,他的家人和“招生人員”鄧某的兒子是同學,鄧某曾告訴他,只要周先生的家人也參與到招生中來,周先生的女兒上學就可以減免部分費用。因此,鄧某將周先生家人的聯系方式也掛在一個網站上。
周先生回憶說,12日,他親手將兩萬元現金交給了鄧某,當時也感覺不踏實。他問鄧某:“這件事是不是存在違規操作的地方?”鄧某當即說:“不會的,這樣的事情已經辦了不止一年,不會出什么問題。”周先生當即就放心了。
記者在德州采訪的時候,浙大招生辦主任陳藝又提供了山東一學生家長的電話,她說,這個人剛剛就此事進行過咨詢。記者隨后聯系上這位學生家長李先生,他說,他并沒有看到網站上的“招生簡章”,而是通過朋友介紹了解到“交錢就能上浙大”。他熟悉的一位朋友黃某告訴他,浙大有“1+4”預科本科連讀名額,黃某提出讓他先交上5萬元,這些錢是給學校注冊用的,其他錢以后再說。李先生對黃某的介紹很感興趣,但5萬元畢竟不是小數目,他委托親戚打聽這件事情,最終浙江大學明確表示這是個騙局。
警方將嚴打詐騙行為
15日,記者來到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區分局刑警大隊了解情況,一位值班民警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接到了浙大招生辦的電話報案,考慮到此案性質特殊,刑警隊對此事很重視,已經派出專門干警進行調查。一旦各種證據證明有當事人涉嫌詐騙,公安機關將依法進行嚴厲打擊。
招生騙子態度強硬
“不相信就別辦”
一些學生家長曾向記者透露,“招生人員”鄧某在德州的身份是法律工作者,并在德州一學校附近辦公。他的這個身份,讓很多家長失去了心理戒備。記者找到學生家長提供的鄧某的辦公地點,但周圍的人都否認有這么個“鄧律師”在此從事招生工作。
16日,記者終于與鄧某取得了電話聯系,以下是記者與鄧某的對話。
記者:“從網上看到浙大招生信息,現在還能辦嗎?”
鄧某:“可以,但你不要到處聲張。”
記者:“怎么收費?”
鄧某:“先交兩萬元定金,然后再拿4萬元給學校,最后還要交4萬元,大約10萬。”
記者:“你一直在辦理這樣的招生業務嗎?”
鄧某:“今年是第一年。”
記者:“你是不是提前和浙大都協商好了?”
鄧某:“是的,可以說都提前說好了。”
記者:“學生畢業發統招畢業證嗎?”
鄧某:“當然了。”
記者:“我們花這么多錢,不會出問題吧?”
鄧某:“你要相信我就辦,不相信就別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