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書"包圍孩子 兒童文學作家提倡"苦難閱讀"
不能讓“垃圾書”包圍孩子。
六一兒童節,許多家長把圖書當作禮物,但購書時卻感到四顧茫然。據統計,中國目前每年出版
1萬多種兒童圖書,但部分兒童文
學評論家犀利地指出,時下的原創兒童文學大多只流于淺薄的娛樂和搞笑,思想空洞和美學的缺失讓圖書喪失了對孩子的心靈關注和價值引導。昨日,新聞出版總署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第四次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我省少年兒童出版社推薦金波的《烏丟丟的奇遇》5本精品系列和秦文君的《笠笠非常圖本小說》4本系列圖書被入選。
“垃圾書”都是大人制造的
昨日,一位田女士打電話給本報讀書版,她看到5月29日讀書版上介紹的兒童新書很好。電話里田女士談了她去購書的經歷,“每次給孩子買書,都感到頭痛,書店里的兒童讀物花花綠綠,可是仔細一翻,許多書要么情節雷同,要么故事粗糙,還有一些書情節特別低俗,生怕帶壞了孩子”,田女士對市場上的“垃圾書”十分憤慨。她說有一本記不清名字的書,似是一本恐怖故事的專輯,封面上有幅插圖,非人非怪,異常猙獰恐怖,兒子在選書時拿著這本書就要買。還有的圖畫書仔細一看拼音與圖片文字根本不符,一本《腦筋急轉彎少兒讀物注音版》的拼音版少兒讀物,打著“IQ小狀元”的名頭,可書中問題的答案卻是“多次離婚的女人”、“生了一堆毛毛蟲”等。田女士衷心希望能由此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畢竟孩子的分辨力不強,早期閱讀有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
“苦難閱讀”一定不可回避
正在常州某學校講課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認為,當下兒童閱讀出現很大誤區,現在不是讀不讀書的問題,而是讀什么書的嚴肅問題,有些書不如不讀。他提倡中小學生應當在老師和家長的陪同下進行閱讀,并一起去書店。他認為,閱讀必須是一個以經典閱讀為基礎的閱讀,才可能是一個理想的閱讀。但是,今天這個社會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缺少經典的許多寶貴品質,比如,經典作品的憂郁感、悲憫、雅致、美感、圣潔、莊重和意境等等。他建議孩子首先讀那些被專家被時間考驗過的經典名著,讀一些原創的、具有文學色彩的、講究審美的、講究悲憫的作品。曹文軒還倡議“苦難閱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難,苦難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一定不可回避的。但現在的孩子已不知什么是真正的苦難了,他們甚至就沒有什么苦難。”(蔡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