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國確定13個新核電站備選廠址,2020年以前新增投產的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主要安排在浙江、江蘇、廣東、山東、遼寧和福建6個沿海省興建。
???????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根據國務院日前正式批復的《核電中長期規劃》,2020年以前我國新增投產的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主要安排在浙江、江蘇、廣東、山東、遼寧和福建6個沿海省興建。
???????核電站對地質條件要求很高,少地震并且水源充足。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儲備了一定規模的核電廠址資源。除已建和在建工程外,在沿海地區開展前期工作已較充分的廠址有5000多萬千瓦,主要有浙江的秦山二期擴建廠址、三門(健跳)廠址、方家山廠址、三門擴塘山廠址;江蘇的田灣擴建廠址;廣東的嶺澳二期廠址、陽江廠址、腰古廠址;山東的海陽廠址、乳山紅石頂廠址(需進一步研究)、遼寧的紅沿河廠址和廣西的防城港或欽州廠址。這13個廠址核電建設規模計劃為60個核電機組、5946萬千瓦裝機容量,實際建設規模還要大。
???????此外,自2004年以來,我國在廣東粵東(田尾廠址)地區,浙江浙西地區、湖北、江西、湖南等地都開展了核電廠址普選工作,進一步增加了核電廠址儲備。
???????《規劃》提出,從廠址條件看,到2020年,沿海地區的13個核電廠址容量可以滿足運行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的目標。結合我國能源資源和生產力布局情況,從現在起到2020年,新增投產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將主要從上述沿海省份的廠址中優先選擇,并考慮在尚無核電的山東、福建、廣西等沿海省區各安排一座核電站開工建設。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間(2016-2025年)開工建設的核電廠址,可在沿海省份的廠址中選擇,也可在一次能源缺乏的內陸省份的廠址中選擇。
???????《規劃》指出,湖北、江西、湖南、吉林、安徽、河南、重慶、四川、甘肅等內陸省區市也不同程度地開展了核電廠址前期工作。這些廠址要根據核電廠址的要求、依照核電發展規劃,嚴格復核審定,按照核電發展的要求陸續開展工作。
???????京華時報11月3日報道(記者劉薇 張艷) 昨天,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正式對外發布我國《核電發展專題規劃(2005-2020年)》。根據規劃,在未來的13年中,我國將新增投產2300萬千瓦核電站。
???????《規劃》稱,新增投產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的選址,將從廣東、浙江、山東、江蘇、遼寧、福建等沿海城市中優先選擇,目前已經在這幾個省市確定了13個優先選擇的廠址,國家考慮在尚無核電的沿海省(區)各安排一座核電站開工建設。
???????《規劃》稱,按照15年內新開工建設和投產的核電建設規模大致估算,核電項目建設資金需求總量約為4500億人民幣。這些資金的籌措,原則上按企業自籌資本金、銀行提供商業貸款方式運作。
???????通過這些核電廠的建設,我國除將在2020年實現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的目標外,還將有1800萬千瓦在建項目結轉到2020年以后續建。
???????新華網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2日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近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報的《國家核電發展專題規劃(2005-2020年)。按照這一《規劃》,到2020年,中國將新投產核電裝機容量約2300萬千瓦,也就是說將有23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投入運營,并網發電。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近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報的《國家核電發展專題規劃(200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標志著我國核電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比較完整核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為推進核能的和平利用,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務院做出了發展核電的決定,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國核電從無到有,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自1983年確定壓水堆核電技術路線以來,目前在壓水堆核電站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等方面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為實現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本文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