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自身發展的需要,還是國際競爭的壓力,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已成為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從制造經濟轉向服務經濟的戰略抉擇。
???????日前,商務部正式出臺《服務貿易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這是我國服務貿易領域的第一個規劃。規劃指出,到2010年,服務貿易規模顯著擴大,服務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服務貿易領域更加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國際服務貿易市場開拓能力大幅提升。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戰車開始駛向“快車道”。
???????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
???????當前,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國對外貿易以及國民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發展服務貿易也正在成為提高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能力的新舉措。
???????近兩年,從制造經濟轉向服務經濟,已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大力提升服務業比重已成為我國一項重大而長久的戰略任務,而發展服務貿易則有利于提升服務業水平。此次出臺的規劃指出,當前我國服務業的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加大服務業引進外資的力度,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有利于我們學習、借鑒和吸收外國在服務業管理、市場運作等方面的經驗,加快提升我國服務業水平。
???????同時,發展服務貿易,提高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可有效改善我國對外貿易結構,改變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發展不平衡的局面。此外,服務貿易自身也存在著出口結構不夠合理的問題,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出口居主導地位,信息技術、金融、保險和專利使用等現代服務出口則占比偏低。目前我國服務貿易領域已經形成一些優勢產業,具有一定發展基礎,根據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和國際經驗判斷,中國在部分服務貿易領域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轉折性階段。
???????逐步減少服務貿易逆差
???????規劃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目標。首先是服務貿易規模將顯著擴大。2010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4000億美元,年均增長20%;力爭提高服務貿易出口在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穩步提高。
???????同時,服務貿易結構要不斷優化。2010年運輸、旅游等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繼續擴大,占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力爭下降到60%以下,提高通信、保險、金融、計算機信息服務、專有權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廣告等新興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占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逐步減少服務貿易逆差。
???????服務貿易領域更加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通過利用外資,通信、保險、金融、計算機信息服務和商業領域的經營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國際服務外包承接業務量明顯增加,沿海地區和內陸重點城市建成10家左右示范性服務外包基地。
???????國際服務貿易市場開拓能力大幅提升。服務貿易“走出去”產生明顯成效,境外采購、分銷、研發、遠洋運輸、物流、金融、保險、旅游等服務機構數量顯著增加,形成1-2個境外中資服務企業集群或服務貿易合作區。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的規模和水平繼續提高。
???????加大財政、稅收、金融支持
???????規劃指出,有關部門要利用現有渠道繼續加大對服務貿易出口的資金支持。鼓勵國外資本、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加大對發展服務貿易的投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通過多種方式籌措資金。完善制度安排與設計,支持和鼓勵服務貿易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加大對國家級軟件出口基地和產業基地的資金投入。加強服務貿易人才培訓,在大專院校開展面向服務貿易出口市場的專項語言培訓。
???????加大稅收優惠力度。要借鑒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研究適用于服務貿易的稅收鼓勵政策,鼓勵企業進行技術開發和創新。對國家鼓勵發展的服務貿易重點領域內的投資項目,在規定范圍內,進口自用設備及其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及配套件、備件,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加大金融保險支持力度。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改進對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產業政策的服務貿易企業的金融服務,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加快開發適應服務貿易企業需要的金融產品;加大技術引進和創新的扶持力度,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創新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金融產品,在業務范圍內應積極開展涉及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貸款業務;保險公司在國家出口信用保險政策范圍內,積極創造條件,為服務貿易出口項目提供保險支持;簡化服務貿易對外支付手續,鼓勵服務貿易企業境外投資。
???????擴大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
???????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要把握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機遇,積極穩妥擴大服務業開放;強化外資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積極作用。充分利用多雙邊服務貿易談判的契機,建立獨立的行業開放度評估體系,促進中國服務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引導外資合理有序流向服務貿易領域。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吸引包括新建、并購、風險投資在內的多種服務業跨國投資,建設若干個國際服務外包基地。引導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培訓中心。吸引外資能力較強的地區和開發區,要注重提高層次和水平,積極向研究開發、現代流通等領域拓展,充分發揮集聚和帶動效應。合理把握服務業開放的力度和速度,降低風險,保護國內敏感服務行業。
???????分階段、有重點地擴大服務貿易進口。著重引進境外先進的經營方式、先進適用技術、管理理念和經驗,充分利用境外教育、科技、智力資源,有步驟擴大研究與開發、技術檢測與分析、管理咨詢等領域服務進口,加大城市規劃與環保服務、環境服務等進口,提升我國服務業相關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優化服務業產業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