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中新社28日電 昨日下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在不到一小時的演講中,贏得北大學子十次掌聲。縱觀這次演講,福田贏得北大學生贊賞,憑借的是“四種武器”。
???????“武器”之一:
???????對歷史問題的反省態度
???????在演講中,福田明確表示:只有認真地看待過去,并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該反省之處,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轍的錯誤。
???????福田
在回答北大學生提問時,談及自己父親福田赳夫提出的“福田主義”。 他說:“我的父親,有一句話說‘以和為貴’。”他解釋,日本決不做軍事大國,而且和其他國家之間,要開展心心相印的外交,就是福田主義的精神。對于福田的這一表態,北大學生積極回應,報以熱烈的掌聲。
???????“武器”之二:
???????對中日關系的積極主張
???????繼安倍晉三的“破冰之旅”和溫家寶總理的“融冰之旅”,福田在演講中將他的這次訪問喻為“迎春之旅”。他說,當前的日中關系正在迎來第二個春天,在兩國到處都能看到期待構筑嶄新關系的萌芽。“借用我的父親福田赳夫的話說,《日中聯合聲明》在兩國之間架起了一座‘吊橋’,而《日中友好和平條約》使它變成了一座‘鐵橋’。”福田康夫說,明年是《日中友好和平條約》締結三十周年,希望這一年成為日中關系飛躍的元年。
???????福田闡述了他對兩國構筑戰略互惠關系的看法,他認為,這種關系的核心有三大支柱:互利合作、國際貢獻、相互理解和相互依賴。
???????日中兩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福田表示,通過這次訪華,向所有的中國朋友們表明,日中兩國理應成為建設亞洲及世界美好未來的創造性伙伴。
???????“武器”之三:
???????引用論語親近中國文化
???????在演講中,福田多次引用中國的名言,體現了他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借此拉近了與現場學生的距離。
???????談到兩國之間的分歧,他表示,應該坦誠相見,加深相互理解,互相承認差異,了解對方的真實面貌。他引用《論語》中的名句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雙方不應該迷失共有的目標,而應該保持尋求共同解決途徑的姿態。
???????福田希望兩國的青年加強交流,共同締造美好的未來。他引用曾留學日本的魯迅的話說:“希望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武器”之四:
???????幽默一把:“福”來了
???????日本媒體描述福田康夫的性格,多用“沉穩”、“老練”、“冷峻”等字眼,在公眾場合,很少看見他的笑臉。而昨天在北大演講,福田難得一見展現幽默。“新年快到了,福田來了,也就是‘福’來了。”演講一開始,他以這樣的方式致開場白,引得現場學生一陣笑聲。
???????在回答提問環節,一名女生請福田解釋“戰略互惠關系”的內涵。福田說:“希望你到日本來。日本女性參與社會活動的程度比中國落后,你來日本介紹中國女性在各個方面的優勢,帶動日本在這一方面向中國學習,這就是‘互惠’。”
???????福田對臺灣問題表態有保留
???????28日,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朱鋒做客新華網,解讀福田訪華之旅。
???????主持人:福田說不支持臺灣“入聯公投”,兩位怎么看待?
???????朱鋒:我覺得福田這次來在臺灣問題上的態度和立場還是有所保留的。盡管他強調絕不支持臺灣獨立,但事實上他的立場跟美國、法國相比還是有差距。美國、法國認識到臺灣“入聯公投”對于兩岸關系的和平是一種威脅,反對臺灣進行臺灣“入聯公投”,美國、法國都非常明確地指出這是一個挑釁性的行為;而福田用的詞是“不支持”。所以這一點恰恰是我對福田這次訪華覺得最失望的地方。
???????主持人:福田說“我覺得春天已經到來”,您覺得中日關系“春天”來了嗎?
???????朱鋒:福田的這句話叫做迎春之語,我并不覺得春天已經來了。很多深層的問題沒有解決,在東海問題上我們有我們的立場和主張,靠福田的訪問來硬壓中國讓步顯然是不合適的。福田比較柔和,相對來說比較客觀,而且看得比較長遠,我覺得如果大家都能繼續努力,中日關系的春天恐怕不會太久遠。綜合 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