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鼠心臟去細胞化過程(左面3幅照片)和注入活性心臟細胞后生長并恢復跳動的過程
???????現代快報1月15日報道 美國科學家用“換細胞、留結構”的方法,成功培養出全球首顆在體外可自我生長的活體心臟。他們計劃把這種再生技術推廣到多種器官,為眾多排隊等待移植器官的患者帶去福音。
???????老鼠心臟體外復活
???????美國《自然—醫學》雜志13日刊文,闡述美國明尼蘇達大 學研究團隊這項醫學突破。
???????該項技術共分四大步驟,其中最關鍵的是“去細胞化”技術:第一步是去細胞化,從死老鼠尸體中取出一顆完整心臟,通過強力清洗劑浸泡的方法去除細胞,只留下由心室、血管、心臟瓣膜等構成的蛋白質“支架”;第二步,從新生老鼠心臟抽取干細胞,注入死老鼠心臟;第三步,把死老鼠心臟放入實驗室的無菌培養皿中,同時還使用一臺起搏器,讓心臟充滿液體,以模仿血壓;第四步,死老鼠心臟細胞在4天后開始收縮,8天后更開始怦怦跳動。
???????論文把這顆心臟稱為“生物人造心”。參與這項研究的哈拉爾·奧特說:“當我們看到它第一次收縮,我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作為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明尼蘇達心血管修復中心主任多麗絲·泰勒教授說:“為驗證理論,我們這次用的是未發育完全的心臟細胞……按照這種理論,我們就能用需要移植器官者的細胞,培養出血管或者整個器官,之后移植給他。”
???????有望培養任何人體器官
???????“伯納德·奧布賴恩”顯微外科學會負責人韋恩·莫里森教授說:“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在生物體外用組織培養出完整器官。這說明我們能夠制造出一顆心臟,它不僅看起來像心臟,像(正常)心臟一樣成長,更令人興奮的是還能改造原有血管。莫里森強調,這種血管細胞“再生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泰勒說,這種再生技術可以用于培養其他器官,事實上只要保持血液供給,任何種類器官都能培養出來,“按照這種理念(換細胞、留結構),你可以制出任何器官,腎、肝、肺、胰”。英國伯明翰大學喬恩·弗蘭普頓博士說:“這項研究令人激動,雖然還需展開一系列后續研究,但它走出了第一步,展現出我們能夠修復受損心臟的前景以及把這種技術推廣到其他器官的可能。”
???????器官移植風險大大降低
???????全球現有220萬心力衰竭患者,但可供移植的心臟奇缺,而且患者接受心臟移植后容易產生排異反應,不得不終身服用抗排異藥物,而長期服藥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腎衰、高血壓、糖尿病等癥狀。這種新技術為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可能。按照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團隊的理論,如果把一顆心臟原有細胞去除后,植入待接受移植者的干細胞,再把長出的新心臟植入他的體內,“新心”會像他被摘掉的“舊心”一樣被滋養、調整和生長。這樣就能大幅降低排異反應,同時解決可移植心臟緊缺問題。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物工程和納米技術學會的安尼塔·托馬斯博士對這一成果臨床前景持謹慎態度:“我們需要看到這些人造心臟植入動物體內一段時間后的效果。論文尚未匯報后續情況,我們期待他們下一篇論文面世。”泰勒也承認,這種技術應用于臨床治療還為時尚早。她計劃在條件合適時培育一顆人類心臟。 (記者 吳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