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偉大歷史任務。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號召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
????那么,怎樣認識網絡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作用、地位及歷史責任呢?
????一、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
????互聯網自1994年進入中國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利用、管理和發展,提出了“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的方針。去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就是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問題,胡錦濤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隨后中央政治局和常委會又專門召開會議研究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問題;召開了全國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會議;下發了專門文件,對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作出了明確的部署。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要求:“運用高新技術創造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同志在《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學習十七大精神 貫徹十七大精神)》一文中指出:“要充分認識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式的巨大潛能和不可估量的影響,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和管理,把發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作為推動文化建設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中宣部領導在談到對互聯網的認識時說,互聯網作為新聞傳播的主渠道被愈來愈多的人所選擇,希望大家充分重視運用互聯網,把網絡宣傳納入到編委會重要日程中,目前,總的來講是重視不夠。就目前互聯網愈來愈大的影響力和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及不可知性來看,認識問題確實是當前最突出的問題。
????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中,互聯網為什么需要我們高度重視?
????首先,互聯網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可或缺的新工具。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互聯網以其最為廣泛的群眾性、特有的便捷性和高度的滲透性等特點,理所當然的成為核心價值體系傳播的新工具、教育的新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里僅舉一例,十七大之后,人民網和北京市教工委聯合,利用網絡開展了“首都百萬大學生同上一堂課”活動,邀請成思危等十幾位專家學者,解讀十七大精神,受到大學生的廣泛歡迎。由于網絡無地域限制,直接和間接上課的大學生超過了一百萬人,這就是一個生動的實例。
????其次,互聯網是建設和傳播社會主義大眾文化的新載體。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期待。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是我們面對的一個緊迫任務。人類進入現代文明以來,建設和傳播文化的平臺很多,但是沒有哪一種比互聯網更具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性。且不說博客、播客、維客、掘客這些基本上完全建立在群眾參與基礎上的新形式,光是互聯網上廣泛存在的論壇、跟貼、調查等互動類方式,每天就吸引著千百萬直接參與的網民,更不用說網上的交友、聊天、個人空間等等了。我國有1億多網民,有6億手機用戶,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的制造者、提供者、傳播者。互聯網是一個群眾參與性最高的文化建設和傳播的載體。這個載體,我們不加以利用,錯誤的思想、觀念、世界觀、價值觀就會加以利用;我們不去占領,那些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就會加以占領。因此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對這個新載體高度重視呢?!
????再次,互聯網是文化創新的新舞臺。劉云山同志說,創新是文化的本質,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不竭動力。互聯網不只是一個傳播工具,實際上也是一個文化生產工廠和文化消費平臺。每天在傳播海量信息的同時,也在生產著大量的文化產品,產生了許多文化新形態。由于有了互聯網,過去我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文化形式、形態、產品出現了。電子郵件改變了人們的聯絡方式,縮短了世界的距離;搜索、檢索改變了人們學習、查閱資料的方式,融合了千百個圖書館;前面提到的博客、播客、維客、掘客等這些過去從未聽說過的東西,因為互聯網,被創造出來了。網絡電視、網絡音樂、網絡游戲,一個接著一個出現在大眾面前;即時通訊、聚合新聞、網絡社區、聊天室、同學會、同鄉會、同城會等把大量毫不相干的人群組合到了一起。人們既是這些文化新形式的參與者,更是這些文化新形式的創造者。互聯網的神奇,就在于這種沒有窮盡的創新,一些孩子為什么會被互聯網吸引“上癮”,也正在于它天生具備的這些特點。文化的本質是創新,互聯網正是文化創新的新舞臺。充分利用好這個舞臺,文化大繁榮就有了新的依托。同時,互聯網內在的創新沖動及其自發的創新能力,也為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值得我們很好的研究。
????第四,互聯網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新渠道。文化軟實力,是和別人相比較而言的,是國際競爭的需要。進入新世紀,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對外傳播方面,我們有紙質媒體,有廣播,有電視,但是由于自身技術、資金、經驗、體制等多方面的限制,特別是國際政治因素的限制,很難進入到西方主流社會。在國際文化舞臺上,我們的話語權很弱。互聯網恰恰具備了這方面的優勢,由于它特殊的生產方式,不僅易于生產出容易于被西方社會接受的內容,更能夠便捷地傳播到世界網絡開通的每一個角落。人民網有包括中文在內的十個語種,目前的讀者人群已覆蓋200個國家和地區,英文網站每天頁面瀏覽量已突破200萬,日文也接近200萬。在臺灣,報紙進不去,電視進不去,唯有互聯網暢通無阻。臺灣領導人在美國訪問時,就和記者提到了人民網。當然,目前網絡在外宣方面內容還很有限,但他的空間無限大,確實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新渠道,可做的事情還很多很多,對我們來說,還任重道遠。
????二、必須努力掌握規律。
????互聯網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發明之一,對互聯網未知遠遠大于已知。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把握主動權,首先就必須深入地了解互聯網,學習互聯網,掌握它的內在規律。
????第一,要從互聯網的技術特性,看到它發展空間的無限性。有人問,你從傳統媒體過來,你認為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哪里?我說最大區別就在于后者是有邊有沿的,前者是無邊無沿。報紙版面就是邊是沿,無論你有多少塊版,總有一個限;廣播時段就是邊就是沿,無論你多少頻道,總有一個限制,電視也一樣。唯有互聯網,你永遠看不到它的邊,找不到它的沿,是無限的。一條新聞,做起來可以是無限的,一個頻道做起來可以是無限的,整個網站更是無限的。誰也不敢說自己的網站可以做到頭。這就是互聯網的一個特性。這還是僅僅從媒體這樣一個小的范圍來說的。從更大范圍看,文化、教育、商務、行政等等,沒有一項不能在互聯網上做到無邊無沿的發展。掌握這樣一個特性,才能夠開闊我們的思路、開啟我們的思維空間,激發我們的創造欲望,提高我們對互聯網利用的興趣和自覺。互聯網的無限空間性,更表現在技術發展上。大家看到,短短幾年時間,互聯網上新技術、新應用已經層出不窮。從電子郵件到新聞信息發布,到檢索、搜索,到論壇、BBS,到即時通訊,到聊天室,到網絡游戲、網絡音樂、網絡電視,到新聞聚合,到博客、播客、維客、掘客,到個人空間等等。今天,一個從有線互聯網到無線互聯網的發展高潮正在到來。手機報只是無線互聯網應用的一個低級形式,或者說只是無數應用中一個比較簡單的利用。特別是目前這種彩信形式的手機報更是如此。更多更神奇的應用還在后頭。這就是我們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的一個理由。
????第二,要從互聯網的市場特性,看到它發展方式的靈活性。互聯網是什么?人們可能會給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我們說它是媒體,有人說它是商務平臺,有人說是技術平臺,有人說它是政務平臺,有人說它是工作平臺,有人說它是交易平臺。互聯網實際就是一個工具、一個物器。就像蒸汽機和電的發明,開啟了人類物質生產的新紀元,互聯網的發明,開啟了人類思維活動和精神生產的新空間。說互聯網是一個萬能的工具并不為過。在互聯網上,人們可隨心所欲,盡其所能的發揮聰明才智,實現無窮無盡的利用。就怕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正是這樣一些特性,使互聯網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不長時間內就迅速遍布全世界。在我國,短短幾年時間,網站就發展到了150多萬個,網民2.3億多人。對市場的高度貼近和對需求的緊密相隨,是使互聯網出現無孔不入發展的重要原因。今天,已經難再找到什么空白點了。市場出現在哪里,互聯網就會出現在哪里,需求有什么,互聯網就會立即去填補。現實告訴我們,對待陣地的占領我們必須有十二分的急切,必須要有十二分的決心,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主動。
????第三,要從互聯網的資本特性,看到它成長規律的特殊性。傳統產業的發展方式是滾動的漸進的,是在資本積累的過程中不斷擴大發展的。互聯網打破了這種積累式的發展方式,走的是一條裂變式的發展道路。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某一天,我們看到一家百把十人的小公司,在多如星星的眾多企業中,它只是一滴水;在實力強大體積龐大的眾多大公司面前,它甚至說不上是一個小舢板板。然而有一天,它突然身價百億,成為美國奈斯達克股票市場上的佼佼者。它甚至沒有任何的原始積累過程,這就是信息時代技術創造的新力量。互聯網打破了發展的常規,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認識。
????第四,要從互聯網技術、市場、資本三者結合的緊密性,看到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性。前不久,有個香港人來采訪,問中國的互聯網格局是不是已經定型。我說恐怕難下此結論,原因何在?因為互聯網是技術、市場、資本三者緊密結合的產物,脫穎而出的著名大網站,無一不具有三位一體的特征。首先是技術迎合了市場,隨后是資本看中技術,三者合一,一個大網站一夜之間便能出現。比如我們目前看到的一些網站,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突然有一天在電梯廣告里看到某個網站的名字,很快便火了起來。在美國更是如此。不知到哪一天,一個新的技術應用吸引資本瘋狂進入,又一個新型的大型網站就會出現在我們面前。由此想到了我們的主流網站,政府的支持就是必要的。沒有投入就沒有做大做強的開始。但僅僅有投入是不夠的。和靜態的公益事業不同,互聯網是一個動態的事業,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靜態的事業,比如博物館,一次性投入就可以使其形成規模,穩定若干年。而網站則不同,必須每時每刻應對競爭,必須每時每刻應對發展,處于高度的動態之中。因此,必須具有每時每刻應變的機能,只有靈活的適應市場的應變機制和體制,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迅速地做大做強自己。許多著名商業網站老總說,他們根本沒有什么規劃,也無法制訂規劃,為什么?就是這個原因。他們只能睜大眼睛,整日地緊盯市場,緊盯技術,隨時處于應變之中。國家重點新聞網站發展到今天,體制創新,已到了一個緊要關頭。
????三、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一手要抓發展,一手要抓管理。發展是首要的,管理要緊跟上。
????第一,要從互聯網存在的兩面性,看到加強管理的重要。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前面說了,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你能利用,別人也能利用,你用它來干好事,別人也可以用它來干壞事。今天互聯網上魚龍混雜、暴力、色情,不絕于目,各種落后的腐朽的東西不斷出現。錯誤的觀點借網絡傳播,敵對的聲音借網絡而擴散。掃黃打非,直到今天也沒有打盡掃光。這里下去,那里出來,家長擔心,社會譴責,所以,管理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第二,從互聯網發展的便捷性,看到搶占陣地的重要。互聯網的一個特點是建網容易,做強難。應對網上出現的負面作用,我們一方面要加強管理,加強引導。但不能永遠都是被動的,根本的還是加強主陣地建設,積極主動地用健康的文化占領這個陣地。
????第三,要從互聯網發展空間的無限性和內容需求的巨大性,看到我們主流文化單位的歷史責任。擠壓網上負面的東西,首先要發展正面的東西。主流文化單位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一方面國家要積極支持大家搶占互聯網陣地,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主動擔當起這個重任。要積極主動進入互聯網,做出我們的成績,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貢獻。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這方面,加強合作很有必要。合作可以把各自的資源優勢很好地發揮出來。人民網有一個基本的平臺,愿意和大家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共同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盡一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