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旅游業遭遇的各種風險表明,旅游業是較易受牽連和脆弱的。近幾年,我國旅游業歷經了若干突發性、災害性事件,但都不足以與四川汶川大地震相比:災害性質不同,災害程度不同,災害性影響不同,應對恢復方式也應有所不同。
????震災影響深遠
????旅游一向是展示區域和國家形象的開放窗口之一,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的風向標,也必然是消除震后影響的重要標志。
????埃及盧克索慘案發生以后,政府組織中小學生免費參觀旅游點,穆巴拉克總統親臨旅游景區視察,借以表明旅游安全有了保障。
????今年拉薩“3.14”打砸搶事件后,海外媒體透過旅游窺測我國政府政策動向。《華爾街日報》就以《藏區旅游業遭池魚之殃》為題,通過對前往四川阿壩藏區游覽景區、參觀寺院等感受,解析該事件的影響程度和社會秩序,認為前往該地旅游“這給人們提供了一個管中窺豹的機會”。
????災后旅游業是否快速得以恢復,不僅僅是旅游行業的事情,也會成為國際社會評判震后是否全面恢復的一個重要指標,關系到對我國災后恢復重建能力的判斷和評價。當然,這次全球性的對地震災情及抗震救災情況的廣泛報道,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的認同和贊譽,對我國旅游業的長遠發展是有積極影響的。
????恢復異常艱巨
????此次汶川地震,不僅對交通、電力、通訊等旅游支撐條件造成重大破壞,而且直接損毀了旅游住宿和旅游景觀,災區旅游從業人員也有較大傷亡,對旅游企業正常運營和基層旅游管理機構運轉造成較大影響。
????作為四川旅游主線之一的川西旅游環線,包括都江堰―映秀―臥龍―四姑娘山―丹巴―雅安―成都,在這次大地震中損毀嚴重,青城山―都江堰景區內的二王廟古建筑群廟門已殘缺不全,建筑群內的多個大殿坍塌,作為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秦燕樓只剩斷墻殘瓦。據四川省旅游局初步估算,全省旅游業直接損失至少超過500億元。
????除了傳統經典旅游線路以外,科考旅游、自駕車旅游、越野車旅游、紅色旅游、宗教旅游、徒步登山、攝影旅游等旅游線路也受到較大“創傷”。旅游業界人士預測,要恢復重建到地震以前水平需要較長時間。
????此外,地震對全國旅游市場也將產生連帶性影響。據一些旅行社反映,汶川地震對旅游影響不限于四川,已波及到外省一些山岳型旅游目的地,湖南張家界、云南麗江也出現了退團和取消預訂現象。這除了地震災難帶給人們心理壓力,也由于不少公司客戶為賑災捐款較多,為了節省成本外開支而取消近期旅游計劃。因此,估計今年夏秋季國內旅游將受到較明顯影響。
????恢復需統籌與創新
????面對地震大災當前的應急局面,旅游部門應把工作重點放在謀劃恢復和引導重建上,爭取把災后恢復與長遠發展更好結合起來。
????1、全力爭取把旅游列入災區全面恢復重建的重點
????這個重點應是保障黃金旅游主干線暢通,要爭取兩三月內基本恢復。這既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災害對國際旅游影響,也可維護以四川成都為起點的國際航線,又可以此拉動和擴大旅游恢復面。旅游基礎設施、接待設施、宣傳促銷等,都應圍繞這個目標去展開。因此,必須盡快提出恢復計劃,列入國家或省的災區全面恢復重建重點。
????2、突出強調恢復和重建中的旅游規劃
????旅游業的災后恢復不等于功能的簡單修復,還應包括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前者是暫時和應急的,后者是長遠和持續的。無論是需要重建的,還是需要修復的,都必須認真考慮重新策劃、創意和規劃的問題。
????云南麗江1996年地震以后,旅游業能夠打造出更高知名度、更響品牌,就是在恢復重建時堅持了這個導向。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把握得好,災后重建就是一次新的提升機遇和發展機遇,否則就可能表現為永久性的災害影響。
????3、積極保護與開發地震災害旅游資源
????地震遺跡是一種自然災害性旅游資源,就汶川8級地震的災害性程度而言,不但具有開發這類旅游產品的資源優勢,而且還有以下比較顯著的積極意義:一是地震科研價值和防震科普意義;二是紀念震中遇難的數萬同胞,弘揚以人為本、眾志成城的抗震精神;三是為地震災區提供可持續利用的經濟來源。國內外已有開發災害性地質資源的成功先例,例如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在震中小倉建立了紀念公園,保留了部分地震遺跡,建造了地震體驗館。因此,應提請地震部門盡快確認地震典型地質地貌,劃定地震遺址保護范圍,請旅游、地質、規劃部門適時進行策劃開發。
????4、嘗試開展以旅游療養為依托的心理救治行動
????除了扶助災區恢復旅游以外,還應嘗試發揮旅游愉悅信心、撫慰心靈的功能,探索開展與心理救治相結合的旅游療養休閑活動,推動部分受災者盡快走出劫后余生的心理陰影。
????這在西方發達國家并不陌生。例如,俄羅斯別斯蘭人質劫持事件以后,很多兒童生理心理受到很大創傷。2006年5月,就組織了部分兒童到中國三亞療養,通過中藥、針灸、按摩、艾熏、疏導、休閑、游覽等“快樂療法”,不僅收到了良好的心理矯正功效,而且產生了很好的國際反響。
????如果旅游行業能夠籌劃一個萬人旅游心理救助行動計劃,對抗震救災英模、奮勇自救的災區群眾、災區孤兒孤老孤殘、創造生命奇跡的人等實施心理輔助,既可創造性地提升中國救災“以人為本”的形象,又對旅游功能和形象是一次巨大宣傳。
????5、循序漸進地恢復災后旅游接待
????據四川等省的初步調查,各地旅游受災的要素、部位是不同的。各地應在搞好災情普查基礎上,分輕重緩急,認真研究確定恢復方案,有計劃分步驟地加以實施,既要關注地震對旅游接待條件已經造成的破壞,也要防止震后次生災害造成的連續性影響。
????在震后破壞性災害因素尚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環境災害、疫情災害等安全防范,加強對易發生次生災害的旅游交通路段、景區(點)設施的嚴密排查,加強對索道、纜車、大型游覽游樂設施的檢修,加強對地震造成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險情的監測,加強對旅游餐飲衛生的監督檢查,確保旅游恢復工作安全有序。
????6、統籌災后旅游恢復的各種措施
????要把健全旅游管理機構和旅游企業組織作為旅游恢復重建的重要工作來抓,對崗位空缺的應盡快充實人員,對新上崗者要加緊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餐飲、導游等一線服務從業人員應全省調配,力保率先恢復的旅游企業以較高質量運營。
????要廣開救災資金和扶助渠道。除了動用旅游發展基金、開展行業內捐助和旅游企業對口支援等行業內的“自救”措施以外,災區旅游部門應重點爭取國家和地方抗震救災資金支持,把旅游業納入恢復重建項目的大盤子。在旅游接待條件恢復到一定程度后,經有關部門和程序的檢查驗收,確保排除了旅游安全隱患后,可對災區一些市縣和旅游線路進行宣傳促銷,以此啟動和拉動旅游業的全面恢復與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