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青島東海勞山古樂團、嶗山區文化館共同演奏嶗山道樂《乘舟共約煙霞侶》。 記者 徐崇德 攝
????早報訊 記者昨日從市文化局獲悉,昨天是中國的第三個“文化遺產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簡稱“非遺”)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我市嶗山道教音樂、禿尾巴老李的傳說等5項文化遺產入選國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另外,膠東大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據介紹,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0項,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7項。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10大類。我市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嶗山民間故事、嶗山道教音樂、柳腔和漁民開洋成功入選名錄,分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和民俗類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中,膠東大鼓做為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記者 高迪)
????背景資料
????我市擁有8項“國寶”
????2006年6月,我國發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市膠州大秧歌和茂腔分別入選民間舞蹈類和傳統戲劇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上今年公布的,我市已有8項文化遺產入選“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叫口頭遺產或無形遺產,它發源于民間、生長于民間,是特定時代下的產物。在我市歷史發展進程中,有大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嶗山民間故事;傳統表演藝術中的膠州茂腔、即墨柳腔和膠州大秧歌;傳統手工藝技能中的平度宗家莊木版年畫和萊西葫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