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毅
????6月19日晚10時,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出通知,決定自6月20日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液化氣、天然氣價格不作調整。(《中國青年報》6月20日)
????該來的,終歸會來,無論國家采取了怎樣的方式予以計劃性保護,在國際成品油價格已經迫近150美元/桶的大背景下,國內油價
的上漲實際上已成必然。而隨著油價的上漲,一直醞釀中的電價上漲也隨之尋找到一次突破口。油電齊漲,價格倒掛的壓力相對減輕,相關壟斷企業長吁一口氣,但對于百姓而言,漲價的成本以及可能產生的連帶漲價效應,卻可能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質量。
????考慮到近一段時間,雖然有關工資上漲幅度與CPI掛鉤的呼聲很高,但卻遲遲難以落地的因素,油電漲價背景下的民生該得到政府如何保障,顯然至關重要。
????筆者以為,首先,油電齊漲之后,國家必須盡全力減少漲價對民生產生的影響。從媒體的報道我們看到,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諸如對城鄉低保提高補貼,對城市公交實施財補,出租車暫不調價等一系列硬性規定也隨之而生。毫無疑問,這些積極的措施,有助于降低百姓在油電齊漲背景下的額外支出。
????其次,在對百姓予以適度補貼的同時,國家能否扼制住油電等上游產品漲價后,下游相關產品的漲價沖動?這同樣非常重要。一個最為直接的例子是,在我國煤電聯動機制下,隨著電力的漲價,煤炭是否要有進一步漲價的沖動?國家會對此予以怎樣的限制?再者,油電等基礎性能源價格的上調,能否導致又一輪的漲價浪潮?對此,發改委應心中有數,拿出一攬子計劃,而不應臨時抱佛腳。
????再次,國家的相關部門是否該重新考慮工資上漲幅度與CPI掛鉤一事?油電的上漲,以及潛在的其他相關產品的上漲沖動,必然導致新的CPI上漲沖動。物價上漲而工資不漲,同樣意味著民眾生活質量的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建立起一個與CPI指數相匹配的工資上漲機制,并使之全面推行,有待于相關部門的專家與官員全面考量。
????總而言之,無論各種基礎性能源產品由于體制的原因也好,由于客觀的因素也罷,無論有著怎樣的漲價理由,政府都必須堅持以民為本的理念。而以民為本的前提,就是在物價上漲的背景下,國家理應拿出一系列的方案對相關產品的漲價沖動一一予以化解。同時,以工資適度上漲應對基礎性能源產品上漲對百姓帶來的影響,唯有如此,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才不會在一波一波的漲價面前節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