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集團新聞發言人張鐵燕說,海爾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和支持,作為北京奧運贊助商,海爾一直以主人的姿態傳播奧運、支持奧運。同時,海爾也一直把關注社會進步,回報社會、幫助弱勢群體作為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次汶川地震,海爾集團也在第一時間啟動“重建家園”計劃,向災區捐獻錢物累計達3800多萬,并與央視網攜手推出愛心網絡課堂,為災區帳篷小學提供了大批的電腦、投影儀、無線網卡等硬件設備,使災區孩子得到了更好的教育。
據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出示的資料顯示,迄今為止,海爾集團用于社會公益事業的資金和物品總價值已高達5億多元,其中,在救助失學兒童、贊助萌芽工程等愛心活動中捐贈總額近1.6億元,援建的希望小學數量也已達到78所。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涂猛認為,海爾對北京奧運和公益事業的支持不僅僅是提供必要的錢物,更重要的是長期的實際行動,海爾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始終記住對社會的回饋,用高度的企業責任感為國內企業做出了表率。
借力奧運? 海爾拓寬全球化之路
海爾集團內部有一個共識:北京奧運會是屬于中國的一次機會,也是幫助中國企業沖擊國際舞臺的一個百年難遇的良機,這與海爾正在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不謀而合。從1984年創業開始,海爾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個全球知名品牌,迄今為止,海爾也是國內惟一一家在全球范圍大面積投資建廠的民族企業,全球化之路越走越寬。
顯而易見,奧運期間全世界的目光都將聚焦北京,海爾在盡主人之責,積極傳播奧運精神,投身公益事業的同時,更希望借助于奧運會這個大舞臺向全球展示自己“全球化品牌”的新形象。同時,通過為世界頂級賽事提供產品和服務,來促進海爾產品和服務向著全球化品牌的目標邁出更加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