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區政府從2001年起就著力構思和組織策劃這樣一個節會。
??? 經過5年的實踐,從成功地舉辦四屆中國青島賞花會進而創辦青島民俗文化節,走出了一條整合地方特有民俗文化資源,在政府指導下進行市場化運作的辦節會路子。
??? 一、理清發展思路找出發展優勢青島市新的區劃之后,李滄區面臨著旅游資源零亂破碎的尷尬局面,只有重新組合特有的資源,打造屬于自己的優勢品牌產品才是出路。經過充分地調研論
證,我們發現李滄區存在著兩大優勢,一是腹地廣闊,二是古遺址和文物較多。
??? 從第一個優勢看,區位東部天然花卉繁多,萬畝桃園、梅苑,戴家北山的映山紅,還有櫻桃花、金銀花、花椒花、野芙蓉等,因此我們舉辦了2002年中國青島賞花會。
??? 第二個優勢是,我區散布著上迄商周,下至民初的文物建筑,在過去的社會動亂中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只要處理得當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為發展旅游事業錦上添花。
??? 二、挖掘歷史文化整合文化資源賞花會是一項文化活動,它有三個層次,第一,是傳統意義上的賞花踏青活動;第二,是一種以賞花為背景和載體的群眾參與性文化活動;第三,是一種揭示地方文化傳統拉動旅游經濟發展的文化手段,所以要在歷史文化上下功夫。在李滄區內,有商周時期東夷人留下來的遺址三處,有道教建筑明真觀,有清朝的大棗園村王氏功名牌坊,有在上世紀30年代就被列為青島十大景觀之一的于家下河村仙姑塔,有清朝維新思想家康有為的原葬墓,還有玄陽觀(竹子庵)、三清洞等等。據此,區政府實施了文物保護工程,修復了明真觀、大棗園牌坊、于家下河村仙姑塔,對“古城頂”商周時期東夷人的遺址進行了保護和發掘,最近又對玄陽觀進行了修復。同時,在畢家上流村的百果山風景區引進高科技的睡蓮、荷花,形成集觀賞、科研、食品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在這個基礎上,開辟了三條櫻桃溝。2005年舉辦了全國第九屆荷花展。
??? 三、總結經驗繼續探索,做大做強民俗品牌因為經濟的發展,我市南北差距逐年縮小,我區的自然花卉資源也在萎縮,迫使我們不得另辟新的門徑,尋找新的節會亮點。2006年,李滄區委、區政府在總結前幾屆成功舉辦賞花會經驗的基礎上,從繼續做大民俗品牌入手,推出了青島民俗文化節,節會的名稱定為“2006年青島賞花會暨首屆青島民俗文化節”,推出李村文化大集、“夠級”撲克擂臺賽、明真觀民俗文化周三項民俗活動。活動帶來了巨大的人氣,李村大集日客流量為平日的3倍,達5萬多人。明真觀的民俗活動僅謎語競猜每天都在千人以上。社區文化活動的人員達到數十萬人。
??? 此次“一會一節”引起轟動最大的是全國首屆“夠級”撲克擂臺賽。全國數十家報刊、電視、廣播電臺進行了報道,聯眾網站因此進行了征文活動。有13個城市的熱心觀眾打來電話表示支持。青島電視臺《新聞60分》觀眾互動欄目中,當場支持率就高達85%。《中國文化報》發表了專門的文章。4月16日中午,中央電視臺播發了長達四分鐘的新聞,香港《大公報》也進行了報道。此活動激發了市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情,消除了對“夠級”發源地的認識歧義,取得了重大成功。“一節一會”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所表現的不僅僅是文化,拉動的也不僅僅是經濟,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質和文明水平,在我們所組織的五項大型開幕式、五項閉幕式,50多項大型群眾文化活動中,組織嚴密,指揮得當,群眾自覺守紀律。我們的節會從舉辦賞花會開始,到與青島民俗文化節聯袂,走了一條深化和挖掘地方特有民俗資源的道路,提升了李滄區的文明度和美譽度,也為子孫積累一筆精神文化財富。李滄區人民政府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