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醫療改革為普通百姓帶來巨大實惠
????關鍵詞:金融生態區——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新招牌
????事件:2008年11月2日,“中國金融生態縣(區\市)”評選活動獲獎名單揭曉,市南區從全國124個金融生態縣(區\市)中脫穎而出,成為山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區。
????點評:“金融生態”主要指金融發展運行中所需要依賴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經濟環境、信用環境和制度環境,甚至包括城區環境等。在 一個城市的發展中,“金融生態”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金融業是城市經濟的血脈,而金融生態則是城市競爭力的宏觀體現。
????2008年,市南區按照“空間有限、發展無限”的發展理念,確立“金融先行”的發展戰略和立足青島、輻射山東半島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協調、服務、落實、推進”的主觀能動性,著力改善金融業生存和發展的內生機制和外部環境,加快推進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據統計,2008年,市南區全區分行分公司級金融單位總數達71家,占全市總數的96%;金融營業機構200余家,金融營業人員占全市的60%;山東省現有11家外資銀行全部集中在市南區。中國人民銀行、銀監局、保監局、證監局等金融管理機構也匯集于此,市南,已成為青島市金融業發展的核心區域。
????下一步,市南區將繼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著力打造以金融業為代表的高端服務業;積極吸引國際國內知名金融機構來市南設立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并鼓勵原有駐區外資金融機構升級,擴大業務范圍;同時加強金融發展載體建設,把舊城改造作為拓展優化金融服務業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加大金融區的規劃發展力度,實現由點狀單一商務樓宇開發向樓宇集群模式開發轉變,建設城市綜合體。到2012年,力爭金融機構達到100家,金融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5%;存貸款規模分別達到3000億元和2500億元左右,讓“中國金融生態區”成為市南區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
????關鍵詞:雙向轉診·收支兩條線——社區醫療制度改革的新探索
????事件:2008年,市南區進行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雙向轉診·收支兩條線”管理試點,把12家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區屬醫院剝離,由區衛生行政部門新成立的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對其進行全面管理。該項改革旨在剔除社區衛生機構的逐利性,確保其公益性質,這種嘗試在青島市尚屬首次。
????點評:實施“雙向轉診”制度,就是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與區域大醫院分工合作、分級醫療、優勢互補,讓社區居民群眾一般常見、多發的小病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治療,大病則轉向二級以上的大醫院;在大醫院確診后的慢性病治療和手術后的康復,再轉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格局。
????醫療是關系百姓民生的重點問題。收支兩條線制度的建立,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部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居民就醫成本得到大幅降低,減輕了老百姓醫療費用產生的壓力,使醫療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提高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斷和康復服務的水平,使廣大社區居民群眾在雙向轉診中成為真正受益的群體。
????堅持“以人為本”,不光是一句口號,更是市南區委、區政府全部工作所遵循的不二原則。“雙向轉診+收支兩條線”制度之所以被社區居民所稱贊,就因為它實實在在地解決了老百姓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大問題,讓老百姓“病有所醫”,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市南區醫療資源的運轉與配置將更加合理,百姓的就醫渠道會更加順暢。
????關鍵詞:四型社區——社區建設的新模式
????事件:2008年,市南區委、區政府提出了社區建設的新模式:打造“文明,生態,和諧,康樂”的四型社區。
????點評:市南區一直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夯實社區的基礎地位,積極開展“文明,生態,和諧,康樂”四型社區創建活動。在創建過程中,市南區采取的每一項措施,舉辦的每一項活動都滲透著拳拳民生情,一個個溫馨美好的社區家園在市南區遍地開花。
????文明社區的建設就是引導社區居民形成文明知禮的習慣,形成文明的社區風氣。為此,市南區舉行了大規模文明宣講活動,深入社區為老百姓就文明意識、文明禮儀開展鮮活生動、深入淺出的講解,居民也自發組織起來在各社區成立文明巡訪隊,目前已經有78支文明巡訪隊伍活躍在市南區的各個社區,文明之風吹遍了市南的大街小巷。
????“生態社區”的建設就是打造一個優美的環境讓居民共享。“環境也是生產力!”在優美的環境中,人們感覺心情舒暢,學習工作也會更有效率。為創建生態社區,市南區劃撥專項經費用于環境整治:投入2000余萬元用于生態樓院建設;投資1200余萬元對54處背街小巷進行整治;投資80萬元,對轄區內10個街道辦事處1212座樓2236個單元安裝14668盞感應燈;社區居民的生態意識顯著增強;居民自發行動起來回收廢舊電池;積極使用節能燈、環保購物袋。同時,市南區環境優化工程也開展得轟轟烈烈,達到區委、區政府提出的“路要平、燈要明、樹有型、綠色濃、墻面新、角落凈、山頭美、海水清、廣告規范、色澤鮮明、廣場庭院如客廳”的要求。
????“康樂社區”的建設,就要讓市南區的每一個社區都有可供老百姓休閑娛樂的場所。市南區秉承“讓廣大社區居民走出家門,就進健身場”的理念,每年設立專項經費用于購買、維修、更換全區健身器材。2008年,市南區投資100余萬元,在各社區建立了10處“奧運健身苑”,為居民“健身迎奧運”提供了極大方便。居民生活的康樂,少不了載歌載舞。市南區思索多種途徑為老百姓“找樂子”,78個社區的3萬余名居民、學生常年參加健身秧歌、體育舞蹈、太極拳、花樣跳繩、健身舞、抖空竹、街舞等活動,社區生活熱熱鬧鬧,一派其樂融融的康樂景象!
????“和諧社區”的建設就是要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社區的每一位居民在日常的工作、教育、居住、養老、醫療等各個方面都無憂無慮。”這是市南區在和諧社區建設中不變的追求。市南區出臺多項措施保障殘疾人、低保等困難群體的生活;為失業人員搭建就業橋梁,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這些措施完善了社區的工作體系和服務體系,社區功能明顯提升,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增強,市南區和諧社區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關鍵詞:均衡教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步伐
????事件:2008年,市南區人民政府與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學會簽訂協議,延攬兩處教育精英,使青島24中成為華東師范大學青島實驗中學,青島57中成為中國教育學會外國語實驗學校,令優質教育資源向東西雙向延伸。
????點評:市南區優質教育資源相對聚集在中部地區,但是這一持續多年的現象卻在2008年悄然改變。城區建設的不斷提速為區域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課題、新目標,以東部的青島57中為例,2008年該校初一新生為352人,2007年只有268人,生源的良性流動真實地折射出教育取向之變,也是市南區成功創造可再生優質教育資源的縮影。
????針對各校市級以上骨干教師數量比例不均衡的問題,市南區以市級骨干教師的流動為切入點,深入實施“五個校園”建設,啟動了優秀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90%新引進教師分配到“發展中學校”任教;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累計投入了資金2600萬元,完成24中教學樓改造和51中風雨操場等工程。特別是侵占大學路小學校園校舍長達7年之久的事件得到根本解決,教育資源實現了全面均衡發展,教育工作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市南區教體局負責人說:“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均衡發展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發展觀,通過縮小區域間、城鄉間、學校間的差距,使所有的學校得到均衡發展,使每個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別是那些身體上有缺陷、心理上有障礙、學業上有困難、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保護他們的受教育權和發展權,才能真正體現教育的公平性。”
????“要讓孩子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才能保證他們日后擁有同樣的機會。”這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聲。下一步,市南區將繼續遵循“促進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宗旨,繼續堅持“均衡教育為首、走內涵發展之路、打造一流教育強區”的發展思路,著眼于區域教育的高平臺均衡發展,從財力、物力、人力、政策、資源、環境等各方面給予教育事業更大的關注和支持,力爭在推進區域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方面創出自己的模式,讓區域優質教育惠及每一個孩子。
????關鍵詞:百家文化餐飲名店——提升傳統服務業的新突破
????事件:2008年8月,市南區在全區餐飲行業開展了 “文化餐飲名店”評比活動,100家別具特色的餐飲名店從1300余家餐飲企業中脫穎而出,被授予“百家文化餐飲名店”的榮譽稱號。
????點評:奧帆賽期間,以餐飲業為代表的傳統服務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高潮。市南區借此契機,秉承“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突出‘新、活、多’”的發展思路,著眼于弘揚市南區飲食文化和實施餐飲業品牌戰略,著力于推進餐飲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
????“打造‘文化餐飲名店’既不是一個噱頭,也不是空談,而是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扶持,通過餐飲企業的努力,實實在在地打造出青島自己的餐飲品牌,這是歷史賦予市南的責任。”市南區委書記李學海表示,“我們這次評選的意義就在于,讓來青島的每個人永遠記住在市南這頓飯。”
????2008年,市南區致力于將“旅游看奧帆,美食在市南”這句口號變成一個個響當當的餐飲品牌。不同飲食文化的融合能提升一個區域餐飲企業的產業品質,最終帶動的是人流與知名度的共同攀升。
????“百家文化餐飲名店”評選活動僅僅是掀開了餐飲業良性競爭與規范的一角,它更多地展現了政府為民謀福的決心和魄力。據了解,市南區為加強對“文化餐飲名店”的動態管理,規范其經營行為,強化名店自律機制,樹立名店的誠信形象,還專門出臺了《“文化餐飲名店”管理辦法》,對獲得“文化餐飲名店”稱號的企業實行年度復核制,采取聘請義務監督員,發放監督卡等方式,進行明查暗訪,實行動態管理。
????進一步提升餐飲業綜合創新能力、挖掘獨具特色的餐飲文化內涵、提高市南區餐飲行業總體服務質量、全力打造“放心消費在市南”餐飲品牌,這個最終目標十分清晰,在這條路上,市南已經邁出了扎實的第一步。
????文/本報通訊員 王 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