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獨家首發 青島新聞網2月7日訊? 大學畢業后夢想做名教師的她,卻因為學姐的影響陰錯陽差地來到青島。大學主修物理學專業,卻能精通日、韓、英三門外語。憑借自身的外語優勢,加上外向豪爽的性格,她走上了一條招商引資的道路。她在和外商談判期間從來不用翻譯。招商引資八年,和外商談判,她沒有一次失手,是攻無不克的“談判專家”。她坦承:很慶幸,我選對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她就是政協委員、中國國際貿易促 進委員會城陽區支會會長樸松花。
一個建議讓她陰錯陽差來青島
對于政協委員樸松花的采訪,記者是在電話預約了三次才見到她本人,采訪時間也很匆忙。說她忙,是因為即使是在參加政協會議期間后休息的時間里,她的電話仍是響個不停。“少接一個電話心里都不踏實啊!萬一是個重要的外商呢。多一個外商客戶,城陽就多一個機會。”剛和記者見面就接到外商打來電話的樸松花,一邊抄著流利的韓語和外商對話,一邊拿著紙和筆不停地記錄著。
“和他們講話基本沒任何語言障礙。”樸松花說,18歲從吉林師范大學畢業的她原本打算在外企工作一年后,就安安穩穩地當個中學老師。可一位在青島工作的學姐建議她,到青島來看看這座美麗且能吸引外商的城市,領略一下不一樣的感覺。“來的時候真的是稀里糊涂的,可在一家韓資企業做了翻譯工作后,就開始喜歡上了這份工作。”樸松花說,因為工作原因,她和韓國人打交道多了起來,這使她有了步入招商引資行業的念頭。
“攻無不克”的談判專家
“自己精通三門外語,為什么不為正在大力發展招商引資的城陽盡點微薄之力呢!”有了這個想法和念頭,進入城陽區政府工作的樸松花就開始了招商引資工作。因為自己的語言天賦,加上性格外向,喜歡廣交朋友,做起招商引資工作自然得心應手。從2003年開始,她每年都會到韓國組織投資說明會,每年少則四五次,多則十幾次。她經手談判的項目,幾乎是“攻無不克”的。
“其實也沒什么技巧,只是我很喜歡交朋友。”加上跟他們的語言溝通沒有問題,所以那些日韓的朋友不但對她的項目感興趣,也很樂意跟她交朋友。在記者采訪的三十分鐘里,樸松花共接到了四個韓國朋友打來的電話,而她則是一直操著流利的韓語和對方交流。
政協委員、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城陽區支會會長樸松花寄語新聞網
議題:收費站給城陽區發展造成不便
樸松花委員談到自己在本次政協會上的提議時說,高速公路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本應在帶動周邊區域發展過程中起積極作用,但由于青銀高速青島至城陽區收費站的設置,給城陽區造成了很多不便。“首先是影響了城陽區投資環境。收費站的設置,不同程度增加了企業的運行成本,造成已設廠生產的外商反映強烈;同時因青銀高速連接流亭國際機場,其收費站也影響了城陽的投資環境,消減了對外吸引力和招商引資競爭力;同時也增大了周邊道路的交通壓力,影響周邊交通秩序和道路安全。”樸松花就此建議,早日降低或取消青銀高速收費,給城陽的發展助力。(青島新聞網記者 朱穎)
青島新聞網“志強跑會”團隊

李志強(左):網聚人氣,新聞更加精彩。 龐為(右):凡事講方法,不說不可能。
?王國強(左):業余的心態,專業的精神。 孫璐璐(右):有想法,有方法,有做法。
?朱穎(左):向成功者學習。? 王安(右):立即做,做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