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下鄉(資料圖片)
????記者了解到,雖然有了限價和補貼的雙重利好,但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后,農民還是不愿買家電,享受13%補貼的農民仍然覺得價格高,冰箱、彩電、洗衣機、手機都是常規產品,只有把虛高的產品價格真正降下來,才能喚起農民的購買熱情。
????主編:周人杰 記者:李杰 攝像:張明
????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農村消費,是保增長擴內需的一個重頭戲,2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加大了“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力度,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溫家寶總理也提出,要抓緊研究出臺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做好“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等工作,作為最早實施的家電下鄉,到底受不受農民歡迎呢?來看看記者在重慶開縣的調查。
????家電下鄉到底受不受農民歡迎?
????當記者來到重慶開縣趙家鎮時,雖然滿街都是趕集的人,但家電下鄉的銷售點,卻沒有多少人光顧。
????重慶市開縣商委商貿科科長譚修橋:“比我們的設想應該說還有一定差距。”
????譚修橋告訴記者,家電下鄉已經2個多月了,但享受補貼的彩電、冰箱、洗衣機和手機一共也只賣出了兩千七八百臺,這和他們預計的每月3000臺有這不小的差距,而采訪中,開縣家電企業的代理商也認為,這樣的銷量出乎他們意料之外。
????重慶市海源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淑英:“算到一起的,冰箱和洗衣機整個有1000多臺。”
????記者:“對于這樣一個數字你滿意嗎?”
????魏淑英:“對這個數字不是很滿意。”
????在海爾的經銷店,家電下鄉產品被貼上明顯的標識,補貼的金額也明確寫在卡片上,魏淑英沒想通,為什么農民沒有表現出足夠的消費熱情,離開縣城,記者又來到當地的一個鄉鎮——趙家鎮,當地經銷商告訴記者,以往每月只能賣20臺左右。
????經銷商:“家電下鄉產品來了,還是量大得多。”
????記者:“大概一個月能賣多少臺?”
????經銷商:“30臺左右。”
????在開縣記者了解到,雖然有了限價和補貼的雙重利好,但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后,全縣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的銷量只增加了10%到20%,和政府、經銷商事先預期的井噴行情相差很遠,為什么農民還是不愿買家電?記者也進行了調查。
????重慶的開縣是一個勞動力輸出大縣,勞動力輸出46萬人,平均每個外出務工人員每年能帶回5千元,就在里趙家鎮不遠的地方,記者找到了一個農民家庭。
????開縣趙家鎮農民:“像我們家的話,屬于中等,因為我家中都是孩子都大了,他們都在外面打工。”
????老人告訴記者,自己老兩口一年的收入只有七八千元,這些錢只夠一家人的日常開支,而兒子在外打工多年,用積攢的13萬在家里蓋起了這個新房,記者注意到,雖然新房的外墻砌上了瓷磚,但屋里卻因為缺錢,沒有裝修。
????開縣趙家鎮農民:“像人家能夠享受的,但我也有那種追求,只不過眼下還有些條件限制。”
????老人告訴記者,最近幾年,這里的農村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以前的土房子陸續都被改建成了磚瓦房,如果手里有多余的錢,鄉親們要么一點點的裝修房屋,要么就是購買家電,而他們家就買一臺冰箱。
????開縣趙家鎮農民:“1800塊錢政府要補貼13%,實際上我那個整個花了接近1600塊錢。”
????那么,這樣一臺1600元的冰箱,當地又有多少人能夠接受呢?
????開縣趙家鎮農民:“反正60%的人還是基本上能夠承擔得起,有40%的人還不行。”
????就在不遠處,記者也找到了一戶低收入家庭,對家電下鄉,女主人一點也不想提。
????記者:“想不想買冰箱或洗衣機?”
????開縣趙家鎮農民:“買了放哪啊?放在院子里頭。”
????此外,在開縣厚壩鎮,記者也走進這樣一戶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富裕家庭,這戶人家不僅鋪了瓷磚,做了整體廚房,讓人想不到的是,雖然電視很小很破,但沙發卻很豪華。
????開縣趙家鎮農民:“像這套沙發還是七八千,但還是咬牙買了,家具整一套,要用時間長一點的還是好些。”
????在厚壩鎮,不少山上的居民也主動的搬下山,在鎮上或公路兩邊建起了新房,鎮委書記譚順友告訴記者,2007年全鎮新建房屋只有200多套,但2008年就達到了1236套,同時農民的平均消費水平也大幅增加。
????厚壩鎮黨委書記譚順友:“三年前我們的消費水平平均不到一千,農民的平均消費水平。”
????記者:“現在呢?”
????譚順友:“現在我們的平均消費水平的話就是上了三千五。”
????在重慶,農民消費的增加,在用電方面也有反映,國家電網重慶電力公司總工程師彭永華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農村的用電也迅速增長,提高農村用電的質量已經成了他們重要的工作。
????國家電網重慶電力公司總工程師彭永華:“農村、農民的負荷,用電負荷這個增長比較大,生活方面我們調查了一下主要是家電下鄉,政府給了很好的優惠政策。”
????建房、裝修、購買家電、家具,這些現象表明,重慶農民并不缺乏消費的意愿和熱情,而采訪時,開縣商委副主任朱占祥也告訴記者,開縣農村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3800元,2008年,全縣居民的儲蓄存款已經達到142億。
????開縣商委副主任朱占祥:“據我們估計應該戶均一萬左右(儲蓄),應該是有的。”
????如一臺冰箱生產成本1000元,在北京的場租、物流、廣告、代理等營銷費用為800元,企業利潤200元,那么一臺冰箱的定價為2000元,全國統一售價后,由于開縣鄉鎮的營銷費用比北京低,假設為300元,那么在鄉鎮銷售一臺冰箱,企業就能獲得700元的利潤,目前家電下鄉產品還在照搬以城市為基礎定價的模式,這也是當地農民感到價格高昂、消費不起的原因,在家電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家電企業的定價體系應該倒過來,先在農村定價。
????家電企業傳統的定價和銷售方式成為瓶頸
????在限價和補貼的利好下,家電下鄉的銷售仍然不理想,瓶頸究竟在哪里呢?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家電企業傳統的定價和銷售方式,無形中增加了很多費用,這讓不少農民即使知道補貼優惠政策也對下鄉的家電不買賬。
????國家補貼13%的家電下鄉行動開始后,重慶鄉鎮的家電市場也成了上榜企業和非上榜企業的戰場。
????鄉鎮經銷商:“都開始買家電下鄉的產品了,因為老百姓都知道那個東西(補貼),你不賣那個東西(下鄉產品)都賣不掉。”
????另一家銷售點的老板也告訴記者,他的店里家電下鄉產品已經占到80%,像一款不享受補貼的產品,以前每月還能賣個幾臺,現在幾乎賣不出去。
????鄉鎮經銷商:“現在基本上不能賣,我們貨都沒有多進了。”
????鄉鎮的家電市場已經不再是自由競爭,非下鄉產品即使有著相同的質量和價格,但農民不能享受到13%的補貼,因此正逐漸失去市場,為了反抗這種非市場化的競爭,一些對下鄉產品不利的傳言也開始悄悄蔓延。
????開縣趙家鎮農民:“差的,差的要下鄉,那邊就是的,聽他們說的,好的一兩千元的它就不下鄉。”
????鄉鎮經銷商:“他(農民)不一定選擇這個中標產品,他認為這個中標產品差。”
????在混亂的信息當中,雖然通過政府和經銷商的努力,家電下鄉產品取得上風,但這位老板告訴記者,還是有大批老百姓不買賬。
????鄉鎮經銷商:“我說我們這個是政府、國家指定的價格,指定的經銷商的價格,就不存在高,老百姓還是有這個認為,覺得你這個價格高。”
????享受13%補貼的農民仍然覺得價格高,這也讓長期研究農村市場的企業家劉曉俊認為,冰箱、彩電、洗衣機、手機都是常規產品,只有把虛高的產品價格真正降下來,才能喚起農民的購買熱情。那么,下鄉家電的價格是否有下降空間呢,記者在開縣這家海爾的專賣店,意外的發現這種型號為196TXZ的冰箱,竟然和沒有下鄉的196TD的冰箱外觀一樣。兩款冰箱的標價分別為1899元和2580元,下鄉的比不下鄉的便宜了681元。那么這是否是同一種冰箱呢?
????記者:“機器的硬件都是一樣?”
????海爾工作人員:“都是一樣,絕對一樣。”
????記者:“功能也都是一樣?”
????海爾工作人員:“功能也都是一樣,全部都是一樣。”
????同樣的銷售場所,同樣的銷售成本,同樣的產品竟然讓縣城的居民多掏了681元,這樣的結果讓人吃驚。
????記者:“那他這個價格是不是?”
????海爾經銷商:“全國統一的。”
????全國統一售價,意味著這種情況并不在一個城市發生,那么,海爾生產和銷售下鄉產品本身就有利潤,為什么還要把非下鄉產品的價格定的這么高呢?
????重慶星星套裝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曉俊:“也就是在原來定價的時候就已經把中間的環節的一些利潤都在定價里面定價了。”
????劉曉俊告訴記者,681元的差價揭開了家電企業以城市為基礎定價的秘密,舉例來說,一臺冰箱生產成本1000元,在北京的場租、物流、廣告、代理等營銷費用為800元,企業利潤200元,那么一臺冰箱的定價為2000元,全國統一售價后,由于開縣鄉鎮的營銷費用比北京低,假設為300元,那么在鄉鎮銷售一臺冰箱,企業就能獲得700元的利潤。但兩地消費水平并不相同,因此鄉鎮居民感到難以承受。
????開縣趙家鎮農民:“我也不謙虛的說,像我們還勉強都是那種勉強承擔起。”
????劉曉俊告訴記者,目前家電下鄉產品還在照搬以城市為基礎定價的模式,這也是當地農民感到價格高昂、消費不起的原因,因此他建議,在家電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家電企業的定價體系應該倒過來,先在農村定價。比如冰箱的成本為1000元,鄉鎮的營銷費用為300元,利潤為200元的話,那么,先在農村市場把產品價格定為1500元,而后,考慮縣城的營銷費用為500元的話,那么,縣城銷售的產品可以定為1700元,如此逐級類推。雖然這種方式有消費者可能從城市到農村購買的問題,但對家電企業來說,下鄉產品本來就有利潤,銷量增加仍然是和消費者實現了雙贏。
????劉曉俊:“把它(產品)的價格拉下來農民買就多了,這個企業說實話,不靠國家的政策也能夠活得更好,并且發展得更大。”
????此外,劉曉俊還告訴記者,傳統的代理模式也增加了家電下鄉的銷售成本。一般來說,企業產品的銷售都會通過省、市、縣、鄉幾級代理進行,而每級代理都會加收一定的費用,傳遞給下一級的經銷商,最終產品賣到農民手上的時候,價格已經高出了很多。
????記者:“那如果你把這樣一個冰箱賣給鄉鎮的經銷戶的話,你們會以什么樣的價格給他?”
????海爾經銷商:“我們基本上都加個幾十塊錢費用,四五十元錢。”
????魏淑英告訴記者,在重慶,海爾的產品到鄉鎮只需要兩級代理,而她同時代理的格力則需要三級代理,代理的層級越多,產品的成本就越高,農民的消費熱情就越低。
????劉曉俊:“能不能把中間環節取消過后,直接由企業在鄉鎮設點進行銷售,那么這套環節就全部減少,他的價格就相應的下來了,農民也買得起了。”
????目前,面對農民購買家電下鄉不積極的現象,劉曉俊也建議,家電企業應該開發適合農村的時尚家電,同時建立適合農村的價格體系和營銷體系,直接在農村設立一級代理商,只有這樣,下鄉家電的價格才更能被農民接受。
????記者:“你覺得這個降價比我們的補貼更多?”
????劉曉俊:“更多,肯定多,這個降價比補貼肯定多些,補貼也就補貼了13%,實際上他的降價的幅度,中間的環節絕對不止13%,至少是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