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4月15日訊 09年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市北區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核心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民生安居、民生創業、民生市場、民生修繕、民情在線“五大特色民生工程”,使科學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其中包括全區所有的處級領導干部每人幫助一名以上大學生聯系工作等民生實事。 民生安居 建1113套廉租住房 為更好地實現民生安居,市北區成立專門機構—— 民生創業 3010個困難家庭創業忙 為了讓困難家庭真正走出生活的困境,市北區成立的民生創業中心,搭建民生創業平臺,積極實施困難家庭幫扶增收工程。今年已舉辦十場擇業洽談會和愛心義賣活動,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該中心還成立了社區民生保潔隊,組織382個困難家庭人員從事居民樓院的衛生保潔工作,讓他們在自家門口就實現就業;針對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該中心開發了家庭小作坊式的加工項目,組織38個困難家庭人員參與創業增收。截至目前,已幫助全區3010個困難家庭走上了自食其力的創業道路。 今年,市北區委、區政府還下大力氣重點解決全區2000多名未就業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建立“四助、五基地”,“四助”就是“政府幫助、社會扶助、親情協助、有為自助”。全區所有的處級領導干部每人幫扶一名以上大學生,幫助聯系工作?!拔鍌€基地”是就業基地、培訓基地、見習基地、實踐基地、創業基地,通過開辦“就業大集”、“創業大集”,落實優惠政策等切實可行的辦法,促進大學生就業。 民生市場 新提供創業崗位168個 針對全區6600戶特困家庭,數量大、分布廣、情況復雜的現狀,經過深入調研論證,推出了包含民生夜市、民生日市和民生超市等民生市場工程,不斷開拓創業就業崗位,在全區形成了“十里商貿長廊、萬家創業燈火”的良好局面。對兒童公園和寧夏路民生夜市進行了亮化,不斷提升和完善民生市場創業環境,取得良好社會效益。不斷拓展民生市場的內涵和服務功能,新開辦了延安三路、膠州路兩處民生日市,提供低保及困難人員創業崗位168個。充分利用閑置資源,增加固定民生創業經營場所,先后在海信立交橋和遼陽西路開辦了四處地下通道商鋪式市場,提供創業崗位86個。 民生修繕 81處漏雨房得修繕 針對市北區是老城區、危舊陋和漏雨嚴重的房屋多的特點,市北區委、區政府將民生修繕工程作為一件為民辦的實事抓緊抓好。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計劃投資800余萬元,其中維修基金150萬元,政府投資650萬元,對全區81處漏雨較為嚴重的房屋進行修繕,確保9月底前全部完成,使1500余戶居民受益。第二批修繕基本結束后,從今年9月份開始,將陸續再解決排查到的約200余處漏雨房屋,力爭到明年年底前基本全面解決全區存在漏雨問題的房屋,使更多的居民享受到這項惠民工程。 民情在線 解決問題1027件 為進一步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讓群眾通過最便捷的途徑實現問題的及時有效解決,市北區在原有的“民情室”和“百千萬”結對幫扶活動的基礎上,投資92萬元打造了國內首創的“市北民情在線”電子政務平臺,將黨委和政府部門與全區社區居委會用視頻連接在一起,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把政府管理與服務直接延伸到社區。各部門每天安排專人在線工作4小時,區領導定期到分管部門上線接待。在100個社區居委會建立了配套完善的社區服務站,選聘了專職工作人員,組建了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干的服務隊伍。系統設置近200個欄目,將民生幫扶、保障、安全、服務、投訴等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工作分解到各部門,機關部門根據群眾咨詢救助或反映情況進行答復和解決。系統運行以來,已有1200余名社區群眾參與連線,反映問題1589件次,其中現場答復咨詢、提供服務294件次,已解決問題1027件次。(青島新聞網記者 王國強) |
上一篇:青島畢業生就業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