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付克友 ????造成9死16傷慘劇的湖南株洲高架橋坍塌事故,已進入原因調查和責任追究階段。在全國輿論關注下,我們有理由相信事故真相將水落石出,相關責任人也將受到應有懲罰。然而,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是,諸如此類的安全事故為什么會層出不窮?在老生常談的安全責任制度之外,還有什么可以追問? ????如果說高架橋坍塌事件,是一個一連串的事件,那么它不是在5月17日下午5時那一刻才發生的,而 ????該高架橋的誕生,就可以看作是當地政府片面追求GDP的產物。10多年前,規劃中的320國道經過株洲,但并不經過市區。株洲市政府為了經濟發展極力游說,將320國道改道穿城而過。由于連接的公路只有四車道,無法既滿足市區車輛,又承載過境車輛,于是全長2750米的高架橋應運而生。果然,交通樞紐帶來了經濟的飛速發展,320國道經過市區之地成為株洲市兩大商圈之一。然而,這也埋下了后患無窮的隱患。 ????該高架橋的拆除,同樣可以看作是當地政府追求GDP的產物。隨著城市發展,環路取代了之前的城區過境國道,高架橋不但喪失了原來的樞紐功能,還對經濟發展起到制約作用,成為GDP增長的一個障礙。于是,讓高架橋壽終正寢成為當地政府的選擇,盡管它芳齡不到15歲。而建了拆,拆了建,還可以為當地GDP重新注入一筆貢獻。 ????追求GDP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這里追求的GDP,是眼前和暫時的GDP,而不是長遠的和可持續的GDP。當株洲覺得320國道能夠給當地GDP帶來好處,就不顧現實、不惜代價讓它穿城而過,既沒有考慮長遠發展,也沒有作出科學的城市規劃。如果不是鼠目寸光地追求GDP,就沒有高架橋建了又拆的命運,今天的慘劇就不可能發生。在一些城市的發展進程中,市政規劃不斷被修改、被推翻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能不說是這種GDP情結作祟。 ????眾所周知,基礎設施建設是地方GDP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正是很多地方政府熱衷于大干快上的重要原因。在熱火朝天的投資沖動中,安全監管的缺失也就難以幸免。問題還在于,地方政府作為基礎設施的投資主體,下屬國有企業往往又成為建設主體,這使得監管部門和建設主體往往結成利益共同體。于是,加強監管就很可能成為一句空話,安全事故的悲劇就在這樣的體制機制下不斷上演。 ????株洲高架橋坍塌事故讓世人驚醒:帶血GDP不僅在暗無天日的黑煤窯中生產,也可能在光天化日的基礎設施上產生。 |
上一篇:株洲利誘遇難者親屬聽話令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