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廣州海事法院就“部分官員出國旅游”一事向媒體作出回應:網上流傳的6人12天考察南非等三國,確系“業務學習考察”,“經過嚴格審批”,“符合國家和廣東省有關公務人員出訪規范要求”。此外,人均花費8萬元屬實,“費用未超預算”。(6月11日新華網) 法院就是法院,回應很及時、很高調、很誠實,沒有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說我出國旅游,我是經過“嚴格程序審批”,符合“出訪規范”;費用就是網上曝 由此,筆者想起了奶牛的故事。記得幾年前,時任北京市市長的王歧山曾說過,我們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的渠道非常多,不一定非要到國外去考察。他說:“南斯拉夫的官員對我們講,‘中國人就是愛學習,連我們的奶牛都認識中國人了’!”南斯拉夫奶牛認識中國人,如今,“南非奶?!焙椭袊艘埠苁臁? 2007年5月14日,南非華人社團代表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一個座談會上,對“中國公務團頻赴南非”直言不諱提出了批評。據悉,目前平均每年從中國各地到南非訪問的有200多個“公務團”,其中100多個是省部級代表團,100多個是省部級以下的代表團。公務團組一般由5—6人組成,平均每人花費5—6萬元人民幣,“中國公務團”一年在南非至少要花公款5000萬元。按照上述標準,廣州海事法院人均花費8萬也算對得起 “南非奶?!绷?。 當前,堅決禁止以公務活動為名公款出國(境)旅游的規定很多很嚴厲,但是還是有不少單位制定了出國考察預算,甚至有一些單位明文規定“出國考察任務”,公款出國旅游一定程度上成為一種“官員待遇”,一個腐敗的“溫床”。嚴厲的制度,需要嚴厲執行。制度的執行力是生命。廣州海事法院回應了,接下來,該回應的就應該是制度。官員出國對得起了全世界的奶牛,那么制度就應該對得起百姓、對得起廣大納稅人,讓這些拿著公帑在全世界花花游的官員付出代價。 (新華網)王旭東 作者文集 |
上一篇:事業編制掏糞工為何如此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