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三成新公司開在住宅里 ????“住改商”低成本引發公司注冊熱 住宅改商用需經全樓同意 ????日前,王先生與李滄區君峰路5號的一個小區的業主李先生簽了租賃協議,租賃李先生位于3樓的住宅作為駐所,成立了一家裝潢有限公司。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越來越多有辦公需求的客戶,愿意承租住宅作為辦公場所。來自工商李滄分局的統計資料顯示,上半年,李滄區新設立企業884戶,同比增長34%。其中以住宅 ????李滄三成新公司設在住宅 ????去年12月29日,省工商局出臺《關于充分發揮工商職能作用努力保增長擴內需保發展的意見》,允許非生產類企業將商住房屋或住宅作為企業場所,“住改商”的范圍由服務類、資訊類企業,擴展到所有的非生產類企業。 ????有辦公需求的客戶為何更愿意承租住宅作為辦公場所?王先生算了一筆賬:他需要一間50平方米以上的辦公室,租用這樣大小的商業網點每月租金高達5000元,現在租用的場所雖為住宅,但房屋結構和裝修完全符合辦公需求,月租金不到2000元,且每月的物業費、水電費等開支也相對低廉得多,選擇在這樣的經營場所可以降低創業的成本及門檻,成為初步創業者首選。據工商李滄分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在李滄區新設立的884戶企業中,以住宅樓為駐所的有309戶,比去年同期增長34%。 ????從初步調查情況看,公司選擇駐所大體分為三種類型:商業網點會滿足不同性質的公司需要,尤其是在辦公形象上,會充分顯示公司的規模和實力,規模較大的公司還是以網點房作為駐所首選。一些有一定“家底”的服務、批發類公司,則大多選擇已成氣候的辦公樓辦公,花費比網點少,辦公條件比較有利;對于剛起步的小公司,更樂于在住宅里辦公,受整體經濟形勢影響,一些存在困難仍在堅挺的公司也紛紛將公司駐所變更到住宅樓內。 ????“住改商”需經全樓同意 ????隨著“住改商”速度的加快,引發的糾紛也逐漸較多。有些“住改商”對居民的影響非第一時間就能顯現或預見的。王女士家位于小區一座多層居民樓內,601戶開設了一家商貿公司,一開始大家看到有個商貿公司開業,都認為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住戶們逐漸發現,該公司有十余名業務員,每天進進出出人員有三四十人次,這對于樓內的業主來說,不方便也不安全了,糾紛隨之產生。 ????根據物權法的相關規定,工商部門只要申請人承諾遵守法律、法規并經有利害關系業主同意,或提交駐所(經營場所)所在地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的證明文件,允許非生產類企業將商住房屋或住宅作為企業場所。雖然規定了必須取得利害關系人同意,但利害關系人范圍和同意的程序沒有明確規定。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64次會議通過《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住宅改商用進一步作出規定。其中明確規定,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本棟建筑物內的其他業主,應當認定為《物權法》所稱的“有利害關系的業主”。按照此規定,“住改商”須經全樓同意。 ????為了避免日后因“住改商”產生糾紛,工商部門提醒,相關創業人必須形成與利害關系人的書面協議,即使要求“全樓人都同意”看似非常繁雜,但是為了避免日后糾紛,這也是創業者必須采取的步驟。“住改商”須經全樓住戶同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日后帶來的糾紛,而且作為業主,也要增加此類意識,對于“住改商”給自身利益的影響盡量做到全方位地了解。(初小燕?楊勇 王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