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區“四型社區”建設工作思路提出以來,全區上下圍繞“文明、生態、康樂、和諧”的核心理念,以夯實基層基礎建設為重點,大力加強隊伍、經費、用房建設,有效緩解了“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地方辦事”的難點問題;以創新工作機制為突破,做到“守土有責、屬地管理、權責一致、重心下移”,強化了街道在服務經濟發展、做好城區管理、履行社會事務等方面的職能;以保障改善民生為目的,全面優化社區環境、努力提高服務質量,確保了社區和諧穩定,為社區居民群眾創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四型社區”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居民群眾的高度擁護。下面主要介紹各街道"四型社區"建設工作經驗。 香港中路街道 抓好社區基礎設施和隊伍建設 著力抓好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工作者隊伍兩個建設,努力改善社區辦公服務環境。強化硬件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改善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條件。2008年以來,街道辦事處投入資金300萬元,分別對東海西路、云霄路、江西路、香港中路等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進行了改擴建, 全力抓好社區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崗位資格認證制度和評選表彰制度,實施了社區工作者政治理論和業務培訓機制,確保了社區工作者的知識化、年輕化、職業化。全面推行社區義工制度,不斷開發新的志愿服務項目,豐富服務內容,通過擴大志愿服務的參與層面和開展卓有成效的活動,逐步使志愿者服務活動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近年來,街道先后為社區建立了和諧社區服務隊、環境衛生保潔隊、安全生產督察隊、勞動保障協管隊、計生信息服務隊和樓組長等隊伍,從招聘條件、崗位培訓、管理規定、組織考核和工資待遇等方面實行統一管理,極大地發揮了各類隊伍的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