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張瑞敏體會到了“公平”的重要 張瑞敏小學時代(1962) 張瑞敏中學時代(1965) 山東省青島市第一中學初三一班畢業紀念(1965),后排左六為張瑞敏 ????引進了原西德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線,張瑞敏在大會上動員全體員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爭第一!”(1985年) ????1949年,張瑞敏出生于青島市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親是裁縫,母親是工人。那個時代, ????張瑞敏是在青島一中上中學的,這個學校在當時是青島的重點學校。張瑞敏的中學同學回憶說:張瑞敏上中學時是一個求知欲很強的人,喜歡一個人看書,從來不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他的成績一直很優異。 ????張瑞敏高中一年級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張瑞敏對當時的情況在認識上產生了疑問,意識到自己還是應該多看書學習。那段時間他在圖書館看了很多歷史、人物傳記的書。到高三時,因為文革,那年沒有舉行高考,所以張瑞敏高中畢業后進入了青島的一家擁有500人的工廠當工人。 ????成為工人后,張瑞敏每天都要從事加工五金用品的工作。但在那個時期,工廠也不能正常運轉,張瑞敏想到要掌握一技之長才行。那時候青島有一家夜大正常授課。張瑞敏報名參加了考試,并被順利錄取,就這樣,張瑞敏白天在工廠上班,每天下班后騎自行車走很長一段路去夜大學習機械制造相關的專門技術。這種生活持續了四年。 ????在工廠里沒有什么工作的時候,張瑞敏經常用在夜校里學到的知識在工廠車間進行革新試驗,當時,高中學歷的他是車間里學歷最高的。他的一系列技術革新得到了同事們的關注和認可。后來通過不斷努力,張瑞敏逐步擔任了班組長、車間主任、副廠長。 ????在車間工作的這段經歷深深影響了張瑞敏,他后來回憶說:“當工人的那些年,作為管理者,我覺得當時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兩個字:公平。做了管理者之后,我們極力打造公平的激勵機制,推進公平的企業文化。” |
上一篇:中國將與多國合作確保國慶安全
下一篇:引進技術到創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