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包括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在內的9所高校“強強聯合”,簽訂《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協議書》,共同培養拔尖人才。根據協議書,9所高校將加強深層次合作與交流,互認交換生的成績和學分共同培養年輕學者。(10月13日《每日商報》) ????高校之間建立聯盟,在國際上早已不是新鮮事了。一來,各高校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以互補劣勢,從而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二來,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掘人才,提 ????但是,在筆者看來,大學聯盟歸大學聯盟,一流人才歸一流人才,不是說我們有了大學聯盟就有了一流大學人才,更不會讓我們的大學喚回真正的大學精神——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正如美國大學的教學樓上爬滿常春藤、我國大學的教學樓上也爬滿常春藤一樣,我們只學到了人家的外表,對于整個教育體制的內核,卻根本無從觸及。 ????舉一個最普通的例子——麻省理工學院。在美國“常春藤聯盟”中,我們沒有發現麻省理工學院的名字,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以“學院”命名的“自謙”大學,卻被世界輿論尊稱為“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大學”。在名目繁多的種種大學排名中,經常處于前5 名的位置。單單從理工科排名來看,這所學校更是長期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不僅如此,這所“學院”還培養出了近80名諾貝爾獲得者。所以,搞不稿、入不入所謂的大學聯盟,都只是其次,關鍵還要看一所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方式有沒有改變。 ????在我國,“大學聯盟”雖然沒有搞過。而以“ 大學聯盟”形式搞的大學合卻不在少數。我們知道,合并要比聯盟高級的多,至少,這是全方位的資源共享。如JZ大學、SD 大學這般將當地名校全統于麾下以打造一艘巨型“大學航空母艦”者,比比皆是。可是,我們發現,這些學校不僅沒有競爭過傳統實力派北大清華,在世界上的排名也一直在二百名開外。 ????再者,倘使大學合并或聯盟就能構建起世界知名大學、培養出“一流大學人才”的話,那何不如搞個90所大學聯盟、900所大學排名合并,打造一個一艘世界上最大的 “大學航空母艦”以壯學術之國威呢?顯然,學術研究興盛之內核根本不在外表和形式,一省(麻省)一學院足矣,全然不需要“人多力量大”式的粗放型經營模式。 ????1993年,我們提“211工程 ”,1998年,我們提“985工程”,這些工程的目標都是 “建設世界知名大學”或“知名學科”。不能否認,這些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問題同樣沒有根除——學術發展不獨立。在大學行政化、官本位體制如此嚴重的高校體制之中,如何讓大學學術擺脫行政之羈絆、建立“教授治校”式的管理模式,才是最為根本的解決途徑。這一問題解決不好,“強強聯合”也只是一場空談。(作者:王傳濤) |
上一篇:中國常春藤經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