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城市“攜手共贏”
![]() 青島新聞網10月29日訊 今天上午,“第二屆東亞城市合作論壇”在青島正式開幕,這是我市今年舉辦的一次規格較高的區域性國際會議,東亞三國十個城市的市領導應邀出席。會議上,中日韓三國十城市的領導圍繞“在世界經濟瞬息萬變的形勢下,東亞地區應如何開展城市間合作”的主題,對三方如何開展更深層次、更多領域的 本次到會的城市領導主要有:天津市副市長任學鋒,大連市委常委、副市長戴玉林,煙臺市副市長李淑芹,日本北九州副市長橋本嘉一,福岡市副市長靍川洋,下關市副市長吉川宗利,韓國仁川市副市長洪鐘逸,蔚山市副市長朱鳳賢,釜山市行政自治官李鐘喆及來自十城市的政府隨員、商會代表。青島市副市長吳經建主持會議并代表青島市致辭。 十城市表達深度合作意愿 眾所周知,東亞地區是世界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之一,中日韓三國經濟總量已達到8萬多億美元,GDP占世界的17%,貿易總額占世界的19.5%,人口接近15億,占世界人口的23.3%,三國之間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 本次東亞城市合作論壇開幕,為中日韓三國城市之間的合作起到了很好地促進作用。今天上午,參會的十個城市都是東亞經濟交流推進機構的會員城市,同時也都是三國重要的港口和工業城市,在三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進一步推動三國及東亞合作的重要力量。 在會議上,與會代表從多個方面表達了對三國城市之間合作的良好愿景。他們將圍繞“在世界經濟瞬息萬變的形勢下,東亞地區應如何開展城市間合作”的主題,探討三方在旅游、投資、貿易、環保、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共同打造“環黃海經濟圈” 記者了解到,目前,日本和韓國對于環黃海地區次區域合作的熱情很高。韓國制定了龐大的西海岸開發計劃,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與中國山東、遼東半島進行廣泛合作。日本的北九州復興計劃就是要建成面向中國的科技、文化、經濟交流中心。 事實上,日、韓目前對華貿易和投資的很大部分集中在這一地區,環黃海經濟圈已初見端倪,發展潛力巨大。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徐文長表示,環黃海經濟圈的最大特點是區域內城市之間的廣泛合作。環黃海經濟圈城市相互鄰近,交通便捷,具有開展經濟合作的地緣優勢,城市間合作成為中日韓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有力推手。 徐文長分析,環黃海地區城市一個鮮明特征是都擁有條件良好的港口。港口是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前沿,也是連接和輻射內地的重要結合部和樞紐。因此,促進環黃海地區的經濟合作,首先是擴大環黃海港口城市間的合作,以港口連接各國,以港口連接和輻射內地,進而形成聯動式合作、共同發展的格局。今后中國沿黃海各省市份應聯合內地省市參與環黃海區域經濟合作。發揮青島港、天津港、連云港和大連港等港口的區位優勢,大力推進“內地—港口—國外”發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