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通過各有特色的聯賽模式,最終成為足球強國;而曾令日本輿論驚懼的“中超計劃”,卻并未能改變中國足球的積弱,問題何在? ????對比日韓聯賽,中超差在哪?——專訪國際足聯駐華商務代表朱曉東 ????11月16日18點30分,在北京華貿中心寫字樓里,西裝革履的國際足聯駐華商務代表、北京歐訊體育咨詢公司董事長朱曉東,準時出現在記者面前。也許是離開家鄉太久,上海人朱曉東的口音已沒有了“阿拉”的韻調,“大家說了這么多年中國足球,這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了,但是,不管怎樣,中國足球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了。” ????中超規劃曾“嚇壞”日本人 ????“2001年2月1日——這個日子我一直牢牢記著,這一天,中日韓三國的足球官員,第一次坐到了一起,來探討亞洲尤其是東亞足球的發展。”作為日本J聯賽當時的工作人員,朱曉東親歷了那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三方聚會。 ????朱曉東介紹說,中日韓作為亞洲足球的東亞三強,一直以來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中日、中韓,或者韓日之間的交流,過去一直是一對一的,中日韓的足球官員從未在一起交流過。2001年2月1日,在東京, 三國足球官員歷史上第一次坐到了一起。 ????朱曉東告訴記者,那一次,中超委員會秘書長郎效農在會議上介紹了中國的“中超規劃”。“宏偉的‘中超藍圖’令日韓官員大感意外和吃驚。會后,一個J聯賽的官員曾對我說,中國的中超讓我們很害怕,中國的經濟已經快速發展,現在足球也要強盛起來啦! ????“‘中超規劃’的披露讓很多日本媒體‘悲觀’地相信:中國足球將成為亞洲的一面旗幟,進而成為世界足壇的一只勁旅。日本人開始擔憂,中國足球很快會甩開日本,成為亞洲的老大。”朱曉東說。 ????然而, 光陰荏苒,8年后的今天,那個華麗的“中超計劃”好像依然停留在“計劃”層面,日本人的擔憂并沒有成為現實。 ????2009年,日本和韓國雙雙獲得了南非世界杯的門票,中國足球卻在拼命與越南爭奪亞洲杯小組出線權……中國足球在低迷的尷尬中,在深陷賭、假、黑的漩渦中,迎來了暴雪連連的寒冬。 ????“‘中超計劃’中,升降級制度、球員轉會、賽事管理、 贊助冠名等各項規定,均借鑒了英超、意甲、日本等成熟聯賽模式,是一個非常完美的足球賽事規劃,如果能夠有效執行,中國足球肯定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朱曉東表示,“中超計劃”之所以令日本人感到恐懼,除了計劃本身的科學與全面,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人有一個觀念,那就是“既然是規定好的事情,那就一定要堅決執行”。“所以在日本人眼里,‘中超計劃’才會顯得如此‘可怕’。” ????“顯然,中超聯賽并沒有嚴格按照‘計劃’行事,一些硬性的門檻,到最后也只是一紙空文。計劃是好的,但最終卻走偏了。這其中除了人為的因素和體制的因素之外,還有一點也值得我們思考:外國先進的足球聯賽模式,不一定完全適合中國國情,最終中國足球還是要走自己的路。”朱曉東表示。 ????日韓聯賽:各有各的玩法 ????中日韓三國在文化背景、足球發展歷史、球員身體條件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中日韓在亞洲號稱東亞三強,且三國之中,中國足球也是當仁不讓的帶頭“大哥”。 ????近年來,日韓足球水平進步神速,已接近甚至超過歐洲二流水平,國際足聯的實力榜排名,日本是第40位,韓國48位,而中國足球目前的排名為102位。很多人認為,也許20年前中國是亞洲一流,但現在,已成為亞洲三流甚至更差。 ????“國家隊水平的高低,往往取決于其國內聯賽的水平,作為亞洲勁旅的韓日,其國內聯賽都開展得有模有樣,而且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截然不同的聯賽制度。” ????曾在日本J聯賽供職4年的朱曉東,對日本J聯賽(日本職業足球聯盟)了如指掌。“日本J聯賽的架構是‘會員制’,是一個大家庭,參加聯賽的所有俱樂部自動成為這個會員機構的一員,并擁有投票否決權。J聯賽共有30個俱樂部參加,分為J1和J2兩個賽制級別,有些像中國以前的甲A和甲B。會員大會對聯賽的重大決策擁有神圣的投票權,并選舉出大會的最高權利機構——委員大會。委員大會下設董事會,董事會是常務管理機構,下設 ‘裁判委員會’、‘財務委員會’、‘紀律委員會’等部門,董事會的主席和成員及各部門負責人,都是由會員大會投票產生的。” ????朱曉東告訴記者,J聯賽和中超最大的不同,是聯賽董事會一共有15個成員名額,這15位成員分別來自三個陣營:其中有5個人來自日本足協及J聯賽的管理層 ;還有5個人來自足球俱樂部;另外5個來自社會各界,由社會名流或有影響力的公眾人士組成。“這樣的構成,可以保證聯賽的公平、公正性,同時能夠有效地維護各俱樂部的合法權益,而來自社會的力量,則代表球迷及民眾,對聯賽進行監督和參與聯賽建設。這是一個民主而嚴謹的制度構架。” ????“韓國的K聯賽更加自成體系。在韓國,球隊和俱樂部完全控制在企業手里,這一點從球隊的名稱就可見一斑:水原三星、全北現代……這和計劃經濟時期的中國國企十分相似:企業擁有各種團體,體育運動隊、藝術團、歌舞團等。在韓國,一些知名大企業都同時擁有國內頂級的足球、籃球等體育團體,也有些企業喜歡投資文藝、影視,不一而足。這是韓國的特色。” ????朱曉東表示,很難說哪種聯賽體制更好。只要適合自己的國情,能夠把聯賽辦好,能有效提高足球競技水平就是好制度,反之,看起來很美的規劃,不一定實用。 ????“從俱樂部和球隊來看,日本球隊的名稱比較中性,J聯賽不允許俱樂部直接用企業作為球隊名字,像‘橫濱水手’、‘鹿島鹿角’、‘磐田喜悅’等球隊,你很難看出來這是哪家企業的球隊。但是,比賽的時候,企業的冠名或者LOGO會出現在球員的運動衣上。中超聯賽的各俱樂部和韓國一樣,大多數也是采用企業冠名,如‘廣州廣藥’、‘山東魯能’、‘杭州綠城’等,但是,從根本上說,中國的俱樂部并不完全享有自己的權益,中國足協才是‘大家長’。” ????誰的中超聯賽?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問題,就是聯賽的所屬權問題。很多人搞不明白,中超(包括以前的甲A)到底是誰的? ????朱曉東認為,中國最大的特色,是體制上的一言堂制度,“尤其是甲A時代,中國足協下屬的聯賽部,可以不征求任何俱樂部意見,隨時下發一些指令甚至重大決策,當時的足協領導可以直接給某俱樂部打電話:現在有一個某某決定,不用問什么,你就按這個決定做就是了。” ????這樣的體制直接或者間接導致了2001年的“甲B五鼠”事件和2004年中超元年的“G7革命”。風波過后的2005年,由于各俱樂部逼宮,中國足協組建了中超公司,俱樂部開始有了自己的話語權,聯賽經營商,多少也分了一小杯羹。 ????“按《中超公司章程草案》,足協將占有中超公司36%的股份,另外64%的股份由16家中超俱樂部所有,平攤下來每家中超俱樂部所占比例只有4%,根本無法同足協抗衡,因此在中超公司中各俱樂部依然沒有發言權,依然是足協的附庸。”朱曉東認為,“作為股東,中超聯賽的俱樂部充其量是中國足球游戲的參與者,對于中超執行的游戲規則,各俱樂部只有接受的份兒。現在看來很難說,中超聯賽到底是誰的。” ????朱曉東,1972年出生,原籍上海。1998年進入日本職業足球J聯盟,負責聯賽的電視轉播工作。作為第一位在日本足球管理機構任職的中國人,朱曉東在J聯盟前后工作近四年。其間,無論是J聯盟高層川淵三郎、佐佐木訪問中國,還是中國足協高層王俊生、郎效農等人出訪日本,朱曉東都一路陪同。2003年回國,在北京創辦了歐訊體育文化咨詢有限公司,并作為國際足聯(FIFA)駐中國的商務代表,負責與中國方面協調相關事宜。(崔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