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的哥本哈根會議如火如荼,像是一把火炬,把 “低碳經濟”的夢想從星星之火點燃成燎原之勢。幾天來,“低碳生活”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 “實現低碳目標,無非兩個辦法,發展新能源和實現傳統能源的節能減排。”青島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管泉說,青島是典型的能源輸入型城市,近年來,大力發展以風電、太陽能、海洋能的低碳能源,早已成為我市上下的共識。隨著低碳能源項目的不斷涌現,持續優化 低碳能源風生水起 據了解,優化能源結構,加快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是我市發展低碳經濟的有效途徑。近兩年,我市積極推進風電、太陽能、海洋能的有效開發,改變過度依賴化石能源的能源消費現狀。 如在風能利用方面,由青島華威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風力發電設備,已輸送約6000萬千瓦時電能。 在太陽能利用方面,投資建設了海爾100萬套中高檔分體式太陽能熱水器生產項目、供能面積達2.24萬平方米的奧運場館太陽能示范項目等,全市太陽能熱水器年生產能力已達數十萬平方米集熱面積。在海洋能利用方面,已在青島奧帆賽場館媒體中心建設可供8138平方米面積制冷供熱的海水源空調系統,奧帆賽期間運行良好,成為全國首套在已建成公共建筑中應用的海水源熱泵系統。 儲備“腦力”打牢基礎 “技術創新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管泉認為,集優勢全力爭取率先突破低碳技術,才能發展低碳經濟。據介紹,低碳技術的面很廣,大的技術類型包括節能技術、無碳和低碳能源技術、二氧化碳捕捉與埋存技術等。 在低碳能源技術領域,我市在風電、太陽能、海洋能、生物能源領域都大力建設研發平臺,儲備“腦力”。以生物能源為例,“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上月底剛揭牌,一期建成的3.4萬平方米園區已投入使用。該研究所建立了由4個科研中心、19個科研團隊和1個院級國際合作創新團隊,專門從事生物能源與過程領域科技創新研究。 記者 劉文劍 |
上一篇:高燒不退小心甲流轉重癥 四個中藥方預防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