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龍口發展遭遇土地瓶頸 解決產業項目快速發展的用地需求,這是龍口人工島構想出臺的最大初衷。龍口是否真的到了如日本和中國香港地區一樣寸土難求,非得向大海要地的地步呢? 記者在龍口灣采訪時看到,龍口港的塔吊密密麻麻矗立在海岸,旁邊還在建設“龍口港世紀文化苑”。沿著橫亙于海灣北部的屺姆島南岸,走過一個海水浴場,穿過一座新建小區和一片松樹林,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個被拆遷后的村莊。村莊北邊,是一座被挖得僅剩一半的荒山頭。 屺姆村的村民告訴記者,這座小島上正在建設港口,被挖的山石已經用來填海建港,被拆遷的村民都安置在那個新建小區。“龍口發展非常快,大項目特別是臨海產業發展所需的土地空間極其有限。”宋繼寶透露,即便省海洋廳不做集中集約用海規劃,龍口自己也會填海造地。“這是出于迫切的發展需要,而不是簡單的形象工程。” 龍口市政府提交的書面報告顯示,龍口目前各類儲備項目僅逾億元的就有44個,但每年建設用地的指標平均還不到500畝,港口周圍更是無地可供。由于缺少發展空間,許多企業或放慢投資進度,或到外地投資。“用人工島解決建設用地有很多重好處。”宋繼寶說,首先不占用耕地,不危及國家18億畝耕地紅線;其次,不存在城市建設中經常遇到的拆遷、征地難題。第三,人工島建設和城市垃圾處理、荒山土地整治相結合,還會增加陸上耕地面積。 [構想] 山東全省計劃建9個人工島群 “在我們提交給國家海洋局的規劃里,龍口人工島群由6個小島組成,面積也不是此前有的媒體說的80平方公里,而是40平方公里左右。”宋繼寶說,龍口人工島群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山東全省集中集約用海規劃的一部分。 在被媒體披露之前,包括龍口人工島群在內的集中集約用海規劃已經醞釀兩年之久,其間先后組織有關專家現場踏勘、論證100余人次。“今年4月份,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山東時,提出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加快了規劃的進度。” 為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山東省以發改委牽頭成立了專門的“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簡稱“藍辦”。山東省發改委網站顯示,山東“藍辦”主任由發改委主任費云良兼任,發改委副主任宋軍繼擔任“藍辦”副主任,主持“藍辦”日常工作。按照初步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包括9個集中集約用海區,其中半島以北5個,半島以南4個。 “我們對每個集中集約用海區的產業定位有初步構想,比如海洋裝備制造、海洋文化旅游、新能源等等,但都需要進一步論證。”宋繼寶說。 宋繼寶還透露,9大集中集約用海區都將根據產業需要建設大小不一的人工島。“龍口人工島是其中的第一個,因為龍口的經濟條件最好,對拓展發展空間的需求也最為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