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學生“玩具”的“求簽筒”,竟滿是低俗的話語。陳勇 攝 “班上好多同學都買過” 昨日上午11時30分許,記者來到銅鋪街小學門口對面的小賣部。在一家店內,記者看到一塊紙板上,密密麻麻地固定著十幾個“求簽筒”。不一會兒,放學的孩子們蜂擁而出,擠在店里開始“采購”,一位30多歲的女攤主又是介紹產品,又是收錢,生意很是紅火。 記者攔住一個約7歲的孩子,詢問他 專家呼吁營造健康氛圍 記者打開“求簽筒”,看到所謂“簽文”上寫有“恭喜,恭喜,你終于有喜”等內容。記者仔細看了一下,竟發現“簽文”中有不少錯別字。 “求簽還蠻準的!”一個三年級學生幼稚的話讓記者大為吃驚。“這種東西怎么能賣給小學生?”中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學博士唐海波教授指出,小學生認知能力差,模仿能力強,這些內容低俗的話語很容易成為他們效仿的對象,希望有關部門能予以治理,同時,家庭與社會也要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圍,給孩子創造一個潔凈的成長環境。(記者 陳勇 通訊員 王國光 實習生 黃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