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9年的第四季度,經濟運行中一連串悅目的亮色,一掃年初金融危機的陰霾。人們開始用“后危機”給經濟重新定調。 但是,就像溫家寶總理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所說的那樣——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的革命,或者說大的變革。而決定應對危機取得勝利的關鍵,還是在于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經濟根本好轉不等于可持續發展。 因此,置身“后危機”時代,眾多 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的意見》,十年建成藍色經濟強市 10月初,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青島將基本建成我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海洋自主研發和高端產業的集聚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示范區。到2020年,力爭將青島建成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藍色經濟強市。 《意見》強調,重點要建設“一條藍色經濟帶”。即圍繞“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積極培育形成以環膠州灣區域為中心、以膠州灣東西兩翼為新增長極的“一灣兩翼”藍色經濟發展布局,合理配置臨海產業,建設以港口物流、現代漁業、臨海工業、濱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水利用等特色經濟為支撐的藍色經濟集聚帶。 點評:藍色經濟區的建設,正在成為青島前行的新航向。 《意見》的出臺,表達著這座城市的決心和抱負。 其實,無論是立足城市的比較優勢、資源稟賦,還是放眼區域競爭的格局,建設藍色經濟區都是關系青島未來的核心命題。這座城市港口、制造業、海洋科研的優勢可以借此進一步放大,而長久以來念茲在茲的現代服務業更有機會獲得突破的良機。 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揭牌 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揭牌。 該所是由中國科學院,省、市政府于2006年7月開始共同籌建,專門從事生物能源與過程領域科技創新研究的國家科研機構,基于生物資源,以工業生物技術和物理化學轉化技術為主要手段,研究開發生物基能源、生物基材料的產品、工藝或技術,服務于國家和地方在資源開發、能源利用和清潔過程等領域的需求。 目前,研究所中長期發展規劃已開始貫徹實施;一期建成的3.4萬平方米園區已投入使用。截止11月底,研究所共計承擔國家、中科院、地方和國際合作項目146項,合同經費總額達1.47億元。 點評: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這一重量級研究機構的揭牌,對青島的發展意義深遠。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研發實力當然是題中之義,更令人期待的是,在全球正在掀起以綠色和低碳技術為標志的能源革命的當下,憑借這一處于產業最前沿的研究機構,青島將獲得怎樣寶貴的先發機遇。 |
上一篇:規劃藍色經濟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