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群體間最高與最低收入日益擴大 ????社會公眾認為國家干部收入排名第一 ??? 國家干部被公眾認為是收入最高的群體。 ????今天上午,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新書——《當代中國社會結構》中指出:從社會公眾主觀評價上看,目前無論哪個階層的主觀評價,都認為工人、農民、農民工的獲益很少,評價均排在后3位。 ????而幾乎同時,都認為其他群體的收入很高。公眾評價排在前 ????排列后3位的群體中,工人、農民工的收入被評價為不如農民,農民擁有土地的可貴性在其中可能占優勢,作為“苦累臟險差”行業的體力勞動者農民工沒有得到應得報酬。 ????社會公眾的主觀評價并不是子虛烏有,據該書課題組2001年、2005年的實際收入調查看,改革開放以來,收入上升最快的階層依次為(排前5位):私營企業主、經理人員、國家社會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個體工商戶。 ????據該書課題組調查,月均最高收入階層與最低收入階層的極比,從1971—1980年的3.8:1躍升到2005年的19.9:1,差距越拉越大。 ????●專家解讀 ????部分官員存在“灰色收入” ????該書指出,了解哪部分先富起來、真富起來后,就可以進一步分析這些人的收入是如何獲得的,一般分市場化和非市場化兩種。 ????市場化是指在完全競爭機制下的收入分配。而非市場化一般是指通過政策制度或行政化手段進行收入分配,更容易產生行政性壟斷的收入。 ????該書指出,官員所反映的工資外收入,是典型的體制內者以權力獲得灰色收入的途徑,作為非市場化的潛規則收入,具有黏附于政策制度和正規職位的特征,呈現出非法性。 ????權力本身磁場般的市場擴大效應很容易招斂財富,很容易拉開居民間的收入分配距離,而這正是許多官員腐敗入獄的癥結所在,是最容易使民眾激憤的收入分配途徑。 ????●案例 ????官員談“潛規則”收入 ????人物:某省某縣委書記,男,55歲,書記培訓班學員。 ????講述:實際上作為像我這樣的官員,位置不高不低,工資外收入大概有幾方面:一是生活方面的,吃飯、穿衣、鞋子、裝飾物品甚至于一些日常家用電器等不用買,莫名其妙會有人送,有時沒法推掉。 ????二是直接資財類如各種金卡銀卡、房產類,這要小心。 ????三是項目承包費用、工程建設回扣等,這是很多官員陷入最深的,要把握住自己。 ????四是當評委參與各種評先評獎、項目評估等所謂專家費,每次不會太多。 ????五是各種名目繁多的宴請、旅游等。 ????對于上述這些收入,有時數目相當大,要想不出問題,自己要把握,不能隨接隨應…… ????資料來源:該書中的案例、資料來源為2001年與在京培訓某縣委書記談話 ????●解決辦法 ????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有待提高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博士、安全社會學研究者、華北科技學院副教授顏燁指出,目前收入差距持續擴大是在市場化和非市場化尤其行政化(權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促成的。 ????就目前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具體操作而言,最低工資標準需要提高。 ????顏燁指出,按照國際上通用的方法(社會平均工資法),月最低工資標準一般是月平均工資的40%—60%。而目前中國所有地區的最低工資的上限僅為平均工資的43%左右,平均水平則明顯低于40%的下限。 ????也就是說,按照社會平均工資法,中國沒有任何一個省份達到了最低工資標準水平。 ????除此之外,行業收入差距也要調整,不應僅僅拉高就低,而主要是拉低就高,特別是對壟斷部門的高管不合理的過高收入,政府應嚴加限制。(記者 王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