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專題> 時政類 > 正文

青島日報:云南路街道扎實推進舊城改造工作

1
青島新聞網 2010-01-08 13:45:53 青島日報 現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云南路街道面積1.27平方公里,下設9個社區居委會,有18000戶居民,人口55000人。其中低保家庭622戶,殘疾人家庭1300余戶,困難家庭420余戶,下崗失業人員近6000名。 2007年3月份以來,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改善民生和城市交通狀況,市南區先后對云南路片區舊城、火車站商圈,海底隧道接線工程、快速路三期建設等進行了大規模拆遷改造,12000余戶居民

已經動遷。而隨著拆遷安置工程的順利進展,從今年9月份起,拆遷居民開始陸續回遷。如何抓住舊城改造帶來的巨大機遇,走出一條與新環境相適應的發展路子,改出一片新城區,改出一片新業態,改出一片新景觀,是云南路街道在“首善之區”建設中應該始終堅持的目標。

????明確發展優勢謀劃西部經濟發展新格局

????相對市南區東部地區,西部老城區基礎環境差,居民消費需求能力不足,經濟呈現出低層級、規模小的特點。改變老城區服務業水平偏低的問題,應抓住街道經濟職能轉變的契機,在協稅護稅、調整經濟結構上下功夫,逐步推動西部經濟多元化發展。

????(一)加大溝通協調力度,開創協稅護稅工作新局面。協調工商、稅務、城管等部門對管區三個市場及周邊漏征漏管戶進行集中摸底清查,督促業戶辦理稅務登記證;加強與區外經局、青島城投等單位的溝通協調,立足發展“微觀經濟”,根據回遷區域商業網點建設必備業態組織網點招商,建立完善的社區商業服務體系,滿足居民購物、餐飲、綜合服務、家政服務、維修服務和現代服務基本需求。截止到目前,338家納稅企業完成區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64萬元,完成計劃的77.46%,同比增長18.97%;限額以上企業增加7家,營業收入13853萬元,完成比例65%,同比增長5.8%;完成個體工商戶數量209個,完成比例135.71%,同比增長15.47%;新增私營企業數量47個,完成比例112.77%,注冊資本3108萬元,完成167.91%,同比增長29.23%;實際利用內資4000萬元,完成70.18%,利用青島市以外資本3000萬元,完成比例的75%。

????(二)增強服務意識,發展好重點企業和特色經濟。建立黨工委成員聯系點制度,采取“一對一”的幫扶包抓機制,對管區4808廠、7811廠等軍工企業進行定期走訪,全面把握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主動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針對管區大規模拆遷改造帶來的道路交通不暢、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及時協調相關部門為中鐵十九局等施工建設單位在菏澤路一帶修建了便道,維護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同時,圍繞“一個街道要有一條特色街”的工作要求,加大特色街建設步伐,就莘縣路45號原小港水產品批發市場樓內基礎改造、攤位設置、品牌引進、招商引資工作進行及時溝通,協調青島海運集團投資600萬,完成了水產品市場內外環境整治,形成了水產品消費一條街。

????(三)把握拆遷契機,逐步推動西部服務業的振興。針對西部服務業發展落后的實情,牢牢把握拆遷改造蘊藏的巨大商機,依托云南路片區舊城改造,以大型購物中心、綜合超市、高檔精品步行街為重點,加強與青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的聯系,共同做好云南路、東平路一側1.2萬平方米網點房招商引資工作。目前,正在與佳世客、法國歐尚(世界500強企業)等單位積極接洽,商談投資事宜;依托云南路片區舊城改造,發揮輪渡作為青島重要交通樞紐的優勢,樹立高端和精品意識,大力引入世界知名酒店管理集團,在東平路、嘉祥路交界處打造8000平方米商務酒店,為來青游客和商務人士提供高品質的住宿餐飲服務;依托中島組團建設,逐步建設一些高標準的住宅、酒店和寫字樓,吸引高素質人才來居住、消費和發展。扶持以健身俱樂部、養生會所、KTV、酒吧等為代表的休閑娛樂業不斷發展,促進“夜經濟”的發展。加快餐飲業規模化、品牌化、大眾化發展,打造集辦公、休閑、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高檔商住區,逐步實現西部產業復興規模化發展。

????解決民生難題增加居民群眾幸福指數

????在打造“首善之區”的過程中,要重視經濟發展潛力和核心競爭力,也應關注民生,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唯其如此,“首善”才會真正名至實歸、眾望所歸,“社會秩序最好”這一目標也才會真正實現。

????(一)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舊城改造前,大部分居民家中沒有安裝“雙氣”,日常支出相對不多,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員、低保戶、低收入家庭靠政府的救助,基本能維持日常生活。回遷后,隨著物業管理費等各種費用的增加,可能會出現居住條件改善了,生活水平下降了的情況。因此,在回遷過程中,街道高度重視這部分人的救助工作,及時創新居民小區或單體樓管理模式,采取讓困難群眾參與樓體管理等方式,讓他們住得進、住得起,防止出現隱性或次二元結構。同時,圍繞新區建成后,居民群眾可能遇到的困難,建立完善家庭檔案,進一步完善低保救助制度,防止出現因拆遷改造淪為新的貧困戶。

????(二)完善社區就業幫扶體系。 “就業是民生之本”。根據新建小區的實際,及時準確的掌握居民需求信息,及時了解單位的用人需求,從而“就近就地”解決居民的就業問題。鼓勵連鎖超市、商務酒店吸納“零就業”家庭人員,引導、扶持困難家庭成員進行創業自救,發展樓院經濟,推薦低保困難群眾參與樓院物業管理,實現增加收入與彈性就業的雙贏。同時,深入社區,逐戶摸底,了解失業人員的具體困難和就業需求,對難以實現就業的困難對象,確定專人,量身定制幫扶計劃,實施“一對一”跟蹤幫扶,多方收集崗位信息匹配推薦,提供好個性化服務,及時送人上崗。街道辦事處還在各個社區通過召開座談會、建立政策信息欄、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及時、快捷的講解就業政策,宣傳自謀職業先進事跡等,幫助、鼓勵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并建立同經貿、勞動、就業等相關部門的橫向聯系,提供接待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一條龍”服務,大力扶持有技能、有意愿的高校畢業生、流動人口等失業人員自主創業。

????(三)完善社區服務體系。一是完善特殊群體服務體系。針對“遷戶巡訪”中掌握的困難單親家庭多這一實情,聯合青島愛益普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成立了“金色翅膀”家庭事務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24個困難單親家庭建立了詳細檔案,全面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愛好特長、困難情況、需要幫助的項目等,并通過個案、小組和社區的專業工作方法,開展專業心理輔導項目,協助家長與教師解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困擾,讓困難群眾感覺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二是完善流動黨員服務體系。針對社區外來流動黨員“身份難確認、活動難保障、聯系難溝通”等盲點問題,街道黨工委成立云南路街道流動黨員服務站,將這些流動黨員和流動黨支部納入街道進行監督和管理,并以此為依托,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結對聯系;指派專人負責聯絡和聯系,重點了解外來流動黨員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狀況,對生活遇到突發困難的黨員進行及時幫扶救助。不僅如此,街道還通過匡秀娟家政服務公司和街道司法所為黨員家屬提供就業信息和權益保障服務。今年以來共舉辦6場專業招聘會,為12名外來流動黨員家屬免費提供就業崗位,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以此進一步強化了黨組織對黨員的關懷和服務,增強了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培育首善精神構筑和諧發展主旋律

????市南區市民通過參與文明迎奧、打造城區新環境等活動,文明素質有了很大提升,城市認同感較高,但離“首善之區”的目標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為此,要從優化居民素質和增強社區向心力入手,培養“首善之人”,培育“首善精神”,創建“首善之業”,構筑出和諧發展主旋律。

????(一)開展基層先進文化建設。加強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社區之間文體設施共建共享;舉辦“遷戶居民文明教育”、“新家園論壇”、“家家新”、“拆遷居民廚藝賽”、“城市變遷攝影展”等論壇及宣傳活動,實現城區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質的全面提升;加強樓道文化建設,進行科普和安全知識,家庭倫理等國學宣傳教育外,制作各類宣傳貼畫,在電梯、大廳、消防通道等處張貼,不斷提高居民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水準,提高居民參與“首善之區”建設的積極性。

????(二)培養居民的公民意識。公民意識的增強,居民才會更加積極的參與到首善之區建設中來。為此,街道針對西部居民復雜的成分結構,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精心設計宣傳教育活動載體,通過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三項教育”活動,用科學理論武裝人,用高尚情操塑造人,用先進文化培育人,以此強化他們對社區的認知和認同。并堅持拓展諸如居民論壇、居民聽證會、社區對話等參與渠道,為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決策和管理創造條件,在政府與居民之間建立起良性互動機制,切實增強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識。

????(三)加強社區組織建設。首先,積極推行黨組織“凝聚力”工程,創立“黨員奉獻積分卡”、“陽光服務站”等黨建新模式,使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得到彰顯。其次,完善社區居委會的各項規章制度及辦事程序,健全工作職責,規范服務內容,逐步減弱其行政化色彩,讓居委會干部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過程中實現能力提升。再次,針對原先親密的鄰里情難以維系,老鄰居、老街坊關系被打破的情況,積極培育各類群眾性組織,如治安巡邏隊、秧歌隊、老年書畫協會等等,給居民群眾參與社區建設、構建新的鄰里關系提供平臺,推動“首善之區”建設全面發展。改善外在環境打造現代宜居城區

????“首善之區”這一奮斗目標,不僅包含著要把市南建成既是道德、教育、文化方面最好的地方,同時也包含環境的優美、社會的和諧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建設一個整潔、優美、安全的外在環境,是打造現代宜居首善城區的直接體現。

????(一)建設優美社區環境。首先,加強與新建小區物業公司的協調,建設一處綜合文化廣場,為居民修身養性提供良好的場所。其次,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為契機,對小區周邊未拆遷居民樓院進行改造、提升,形成與新小區相協調的社區環境。并加強與城管中隊的協調,發揮好網格化隊員和衛生協管員的作用,加大對亂堆亂放、亂搭亂建、揚塵等問題的整治力度,維護好拆遷區域的環境秩序。再次,積極打造“我的社區我的家”文明創建品牌,動員居民群眾積極“認領”社區公共服務崗位,主動承擔保潔、護綠等社區管理服務工作,實現環境建設的全民參與。

????(二)建設安全社區環境。堅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以技防為主的方針,加強與公安派出所、物業公司的協調配合,著力提升技防水平。在云南路兩側回遷區域安裝50多處視頻探頭,形成全覆蓋、無縫隙安全管理體系;會同公安和管理單位、專業部門,研究落實諸如地震、疫情、火災、破壞性自然災害、爆炸、大規模沖突中的應急狀態預案,建立機制,并作好居民的宣傳訓練,制定教育、演習的具體計劃,在此基礎上及時舉辦天然氣安全使用、高層住宅安全防護、消防逃生知識培訓,增強居民群眾的安全意識;成立了云南路街道辦事處信訪工作辦公室和各社區信訪代理站,堅持信訪窗口前移,發動機關、社區干部深入到居民家中,對涉及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把準群眾的思想脈、情緒脈,解疑釋惑。對于群眾的訴求能夠明確答復的及時答復,不能答復的主動幫助群眾與市區有關部門對接,按照政策法規認真加以解決,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杜絕了纏訪、鬧訪事件的發生。云南路片區舊城改造回遷工作開展以來,通過主動下訪,共解決矛盾糾紛44起,重大信訪隱患11起,解決居民難事40余件。

????(三)建設高水平社區平臺。結合回遷區域預留的配套房過于分散、居住模式較以前相對集中的實際,加大規劃和建設力度,采取“1+4”模式,即辦事處加4個社區,對現有9個社區進行整合,對服務用房條件進行改善,重點圍繞“三室八有”(辦公室、會議室、閱覽室,有黨組織牌子、黨旗、桌椅、電話、書刊文件柜、學習資料、配套電教設備、規章制度),解決好社區黨組織辦公用房、活動場地等問題,并及時加強與區相關部門的聯系,就辦公服務用房位置、價格進行溝通協調,力爭到2012年各社區管理服務用房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黨員活動室達到300平方米。在此基礎上,借助新的社區公共服務平臺,采取社會招聘、社區干部調整等形式,挑選一批年輕化、有知識、有能力、責任心強的人員加入到社區工作者隊伍中來,通過結對幫扶等形式,為居民提供勞動保障、扶貧救困、醫療衛生等服務。目前,共建立幫扶對子60多個,提供信息、技術1200多條,發放幫扶資金、物品共計10多萬元,幫助解決各類問題160多個。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用戶注冊
相關鏈接

上一篇:青島日報:江蘇路街道共建共享和諧社區
下一篇:青島日報:云南路街道辦的普通一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尼木县| 晋宁县| 易门县| 长汀县| 双桥区| 福建省| 句容市| 乐安县| 敦化市| 木兰县| 宝山区| 巫溪县| 焦作市| 霍山县| 土默特右旗| 河北省| 铁岭市| 石嘴山市| 伊金霍洛旗| 左云县| 安康市| 驻马店市| 克拉玛依市| 商城县| 富川| 芮城县| 新疆| 唐河县| 商南县| 盘山县| 高邑县| 霍州市| 周至县| 社会| 威远县| 武威市| 美姑县| 新蔡县| 阳高县|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