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鐵路春運自1月30日開始。隨著春運的臨近,“今年回家過年嗎?”這句話成為不少家在異地的朋友的問候語。親友相聚,是大家從年頭盼到年尾的事情。在一些人積極地張羅回家的火車票時,卻有另一群“春節恐歸族”因為種種原因恐懼回家,在回與不回的兩難中徘徊……… 近日,記者走近福州的異鄉人,傾聽他們今年的春節打算。 盼歸族:回家過年,從年頭盼到年尾 實在不行就騎摩托回家 鐘懷經是江西贛州人,過完年就26歲的他離開家已經三年了,現在是福州申通快遞的一名快遞員。一年中,他也就過年的時候能有空回家看看。近日他已經開始收拾行李,準備返鄉過年了。想到歸期近在眼前,小鐘顯得有些雀躍:“這幾天還抽空買了一些福州的土特產。農歷臘月二十七就要回去了,總不好空著手吧?現在最擔心的就是買不到火車票。” 小鐘告訴記者火車票不好買,年關的汽車票也貴。去年為了圖方便、省錢,他是和老鄉們兩人騎一輛摩托車,騎車回家過年的。戴上毛線帽,再套上安全頭盔,穿著厚厚的棉服,小鐘和同鄉們在車架后捆綁著一包又一包的年貨,頂著嚴寒踏上了回鄉路。 由于摩托車不準走高速公路,他們只得挑一些地方馬路走。因為路況不熟悉,他們也跑過不少冤枉路,中途累了就和同鄉換著開,或者在路過的鄉間休息。 “我們都是在白天開車,晚上找地方休息,雖然有些危險,雖然要挨點凍,雖然騎這么遠的路家人都很擔心,卻可以省下近千元的路費。”談起這個話題,小鐘有些傷感。今年的車票還沒有著落,但是無論如何,他都要回家一趟。對小鐘來說,過年回家,是一個外鄉人從年頭盼到年尾的事情。 想著回家的情形就激動 單位一確定放假日期,小李馬上就把qq簽名改成“好好上班,準備回家”。這一年中,小李經歷了畢業、找工作和上班,其間因為忙,加上家離得遠,一直沒有回家。很快就可以回家了,他非常高興和期待。 “當然,我期待的不是忙碌過后難得的長假,不是那一年一度喜慶春節,而是回去孝敬爸媽。在父母含辛茹苦地培育自己23年后的今天,我有了自己滿意的工作,有了薪水,到了我去孝敬他們的時候了。”小李現在福州一家媒體上班,工資雖不是很高,但半年來也有了些積蓄,他打算回家給母親買部手機,再給家里買臺新彩電,一家子熱熱鬧鬧地過個新年。 “我能想像到父母見到我時的高興樣子,光想像就很激動,我一定要回家。”小李語氣堅定地說。 恐歸族:提起春節回家,心里五味雜陳 想回家但財力緊張 “媽,春節期間小區保安人手緊張,公司不讓請假,今年不能回家過年,你就不要等了。”這是日前李咸云給母親打回的電話。電話那邊母親的叮嚀是那么熟悉和溫暖,電話這邊李咸云的眼睛卻濕潤了。李咸云是金山明珠小區里的一名保安,他告訴記者春節期間確實不好請假,但是他今年不回家的主要原因是,還沒有“混”出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恐歸族”人數并不少,其中以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為主。春節回家,對于這些在外拼搏的年輕人而言,經濟上的薄弱是最令他們頭疼的。 李咸云是四川南通人,離家兩年多,已經換過兩三份工作,卻都沒有特別滿意的。他想做公司文員,卻因為學歷不高無法如愿。“過年我也想回家,可是我現在混得不好,就這樣回去太丟人了。”李咸云說,回去過年,他最怕親戚問他在做什么工作,工資多少,還有找到女朋友沒有,怕別人看不起,怕遭冷眼。 還有一些人選擇獨自留守在異地是因為囊中羞澀,為逃離飯局車輪戰,躲開紅包人情債。 林玉去年6月剛剛大學畢業留在福州,卻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她一邊告訴家人自己有穩定的工作,另一邊四處打散工養活自己。眼看新年將至,回家面對家人,就意味著謊言不攻自破。林玉告訴記者,在她老家,一直有過年派發紅包的風俗,到親戚家拜年要給長輩紅包,朋友來串門要給對方的小孩紅包;參加了工作的和結了婚的還要給沒工作和沒結婚的送紅包…… “我現在只是打工,實在是拿不出這么多錢。如果回去了,我爸媽一定會發現不對勁的。” 為了免掉不必要的麻煩,很早以前,林玉就決定今年春節不回老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