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傳統電視春晚13日晚揭開了面紗。而在此之前,各種形式的“網絡春晚”也登上國內主要網站的首頁,并向傳統電視春晚發出明確的挑戰信號。專家認為,網絡春晚的出現,形成了與“廟堂春晚”的對壘,是娛樂文化的一種平民化回歸。 ????“網絡春晚”受網民熱捧 ????“網絡春晚”由來已久,但今年的“網絡春晚”無論從節目數量和受關注程度上,都呈現井噴態勢,因而有網絡媒體將2010年稱為“網絡春 ????拉開今年“網絡春晚”大幕的是2月6日晚8點第一視頻等網站主辦的“風景這邊獨好·春網開元”網絡春晚。在時長3個小時的節目里,后舍男生、芙蓉姐姐等網絡紅人登上舞臺,與孫悅、許巍、孫楠等演藝界人士同臺獻技。 ????與傳統的電視轉播不同的是,第一視頻“網絡春晚”將11個機位的畫面和主畫面同時放到播出界面,網民不僅可以在各機位鏡頭之間自由切換,從不同視角欣賞節目,還可以切換到后臺看演員在后臺化妝、吃東西、候場等花絮。 ????同一天上映的“首屆北京電視臺網絡互動春節聯歡晚會”選擇了電視、網絡和手機網三大平臺共同播出,并連續播出七場;2月11日天涯社區主辦的第四屆天涯春晚也吸引了眾多網民,一度造成網絡堵塞;南海網、華聲在線和搜房網等網絡媒體也都加入到網絡春晚隊伍中,推出各具特色的節目。 ????24歲的陳寒是武漢大學一名研究生,今年他第一次接觸到“網絡春晚”?!啊W上春晚’內容比較符合我們這些年輕人的胃口,時代氣息非常濃厚,而且參與的網友很多,大家一起從節目單里選節目、選主持人,邊看還可以邊討論。相比較傳統的春晚來講,我更喜歡這種為我們量身打造的節目?!背俗约嚎粗?,陳寒還叫上了自己的朋友,一起看“網絡春晚”。 ????草根文化彌補電視春晚缺陷 ????有網友認為,“網絡春晚”和傳統電視春晚最大不同點是,“網絡春晚”把藝術生活化了,更貼近生活?!熬W絡春晚”的舞美設計、節目編排、現場組織等方面不及電視春晚精致,但“網絡春晚”更注重受眾群體的參與性和草根性,它的草根本質恰恰迎合了網民的娛樂心理。 ????在第一視頻“網絡春晚”的頁面上,記者看到,網頁上設置了投票區,由網友投票選擇藝人、主持人和網絡明星參加節目。劉謙、閆妮、小沈陽等參加央視春晚的“明星”赫然在列,并都獲得了一萬票以上的支持。 ????陳寒等80后和90后告訴記者,他們很遺憾汪涵沒能去主持,但80后、90后支持的“西單女孩”、曹云金等人都在節目中出現了?!翱吹阶约哼x擇的人出現在節目里,感覺自己是在參與這個節目,而不是純粹被迫接受?!?/p> ????新浪和北京電視臺聯合主辦的“網絡互動春節聯歡晚會”將節目互動與新浪微博結合到一起,網民在看節目的同時,發表的評論都會通過微博更新,并集中展示。截至記者發稿時,相關的評論已經達到22000多條。 ????在節目設置和參演人員安排上,“網絡春晚”注重突出“網絡”元素。除芙蓉姐姐和后舍男生之外,第一視頻和新浪還邀請了其他走紅網絡的“草根明星”,如“西單女孩”任月麗、“暴走媽媽”陳玉蓉母子、“北體長腿美女”孔燕松姐妹、天仙妹妹等。 ????與第一視頻和新浪的“網絡春晚”相比,天涯“網絡春晚”的星味則要淡很多。記者看到,在18個節目中,僅有“明星祝?!杯h節邀請了范冰冰、曾軼可等拍攝祝福視頻,其他節目主要來自天涯社區各個版塊版主和網友的創作,沒有“明星”參與演出。 ????山東網友“天道與善”認為,盡管星味淡一點,但純草根節目的精彩程度絲毫都不遜色:配音視頻《票魂》剪輯電影《風聲》的畫面,配上令人捧腹的臺詞,改編成“打工族為了買火車票回家斗智斗勇”的故事;《09八卦那些事兒》則改編自歌曲《蜀繡》,將次貸危機、國慶大閱兵、亞丁灣護航等網民熱議的內容寫進了歌詞。 ????“所有節目的題材、表現手段、演員都是我們熟悉的,而且樂于接受的,就當是自娛自樂吧,開心就行。”“天道與善”這樣告訴記者。 ????“網絡春晚”將與電視春晚有效互補 ????2月13日傳統電視春晚播出后,網友模仿網絡流行語調侃道:趙本山表演的不是小品,是廣告;小沈陽上的不是春晚,是道具;電視完成的不是春晚,是任務。 ????網友將網絡春晚和電視春晚進行了對比。網友“空靈游子”直言:沒想到網絡春晚越來越棒,也許是創意班組不同,也許是因為年齡的差異,也許是網絡春晚更注重百姓、草根的特色,充分發揮民間的優秀人才的表演;也許是受的限制更少。 ????陳寒說,電視春晚辦了二十多年,難免讓人審美疲勞;另外,在越來越強調個性的當下,春晚節目眾口難調的問題也凸顯出來。陳寒告訴記者,許多80后已經有七八年時間沒有完整看一遍電視春晚了?!拔視x擇自己感興趣的看,像今年‘小虎隊’和王菲的節目,看了還是很感動;去年春晚宋祖英和周杰倫的搭檔,效果也都很好。比起‘網絡春晚’,電視春晚吸引80后這代人的節目還是少了點?!?/p> ????“傳統只有贏得年輕人的認同,才有生存力?!鄙綎|省民俗學會副秘書長李浩認為,電視培養了電視時代國人除夕夜看春晚的習慣,但進入網絡時代,以年輕人為主的網民群體希望能拋開主流思維的禁錮,發出自己的聲音,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在電視主導的春晚里是很難實現的;“網絡春晚”的出現,給了網民參與機會和多元化的選擇,參與性、針對性和娛樂性都比較強,能更好地寄托年輕人的娛樂精神。網民參與其中,自得其樂,這實際上是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春節傳統的理解。 ????李浩認為,“網絡春晚”和電視春晚都有自己的優勢,播出時間也不沖突,最終受益的是受眾;但無論是看電視春晚還是“網絡春晚”,最重要的還是人們通過這一娛樂方式感受到春節的歡樂和喜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