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3月8日電)“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常德傳在北京接受新華網山東頻道記者專訪,就如何調動企業積極性,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常德傳說,自2000年以來,中國高耗能行業增長迅速,主要產品產量年均增長在10%以上,能源消費量占全社會能耗總量的比重在55%以上。單位GDP能耗成倍高于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的企業仍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加工制造、勞動密集型、粗放式經營,企業不僅不能獲得足夠回報,反而資源消耗量大,環境污染嚴重。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只有少數企業在積極優化產業結構走向低碳道路,很多企業依然延續著傳統的生產模式。目前的生產技術、能源選擇、資源利用率以及傳統觀念都在阻礙著中國企業進行低碳改革的步伐。中國的低碳道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常德傳說,發展低碳經濟不能單靠政府扶持。作為發展中國家,政府扶持能力在短期內有限。同時我國企業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最大制約,是整體科技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由于整體科技水平不高,技術研發能力有限,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大量購買美國、西方的技術設備和產品。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作為工業生產活動的主體,也是發展低碳經濟的責任主體。要加快發展低碳經濟,不僅要加快低碳產品的研發,更為關鍵的是要調動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使企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經營理念、管理機制、產業結構等全方位、全過程的低碳發展。 ????常德傳說:中國企業在面對節能減排的問題上也存在著一些老式想法,比如認為節能減排就是節約成本,節能減排只是一種責任,改造一個低碳項目何時才能收回成本等。這些問題無形中也增加了企業成功轉變為低碳企業的風險。再加上目前對低碳改革還沒有明確的獎懲政策,這都讓許多企業在低碳道路上采取了“停滯不前,靜觀其變”的態度。 如果環境保護者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回報,則低碳經濟的發展就會缺乏動力。為此,常德傳建議,國家應該下大力氣普及低碳經濟常識;通過行政約束及重獎重罰強化對企業的引導;督促企業形成發展低碳經濟的長效機制。 ????“同時,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大力開展技術創新,以技術改造降低低碳經濟投入?!背5聜髡f,青島港通過每年在全港開展群眾性工屬具研發活動,僅"十五"以來就創造工屬具革新成果1600多項,其中267項獲得國家專利。青島港對作業機械實施的"油改電"技術改造,改造后的輪胎吊單箱能耗下降40%以上,單箱運行成本節省70%以上,并基本實現了廢氣零排放。這些成果和技術在提高作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障安全生產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笆濉币詠恚鄭u港港口年吞吐量增長了近三倍,綜合能源單耗下降了29.7%,年均降低4.1%,最大限度地節約了能源和碼頭岸線、土地、海洋等資源。(新華網山東頻道?責任編輯 龐黎黎) |
上一篇:青島港堅定走節能減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