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化妝品悄悄改換新包裝,在化妝品上標識了成分的同時,收起了標簽上的“強效”、“特效”等用語。但與此同時市民卻發現,一些化妝品打起“擦邊球”,以各種高科技名詞為噱頭,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款產品采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從多種植物中提取了有效成分,用二氧化碳代替有機溶劑,化妝品中的生物活性不會被破壞。”在寧夏路的某化妝品店內,店員滔滔不絕地推銷一款祛痘產品,而站在旁邊的顧客 ????采訪中,記者發現各大商場中不少品牌化妝品都已改換包裝,一些新上市的化妝品上多了成分一欄,而沒有了“特效”、“強效”等宣傳語。但與此同時,一些化妝品卻開始打起“擦邊球”,向消費者介紹各種聽起來匪夷所思的高科技名詞。常聽的納米技術、干細胞護膚外,不少化妝品都打起“基因”牌。 ????據了解,不久前國家藥監部門明確了化妝品禁用的內容,并列舉了化妝品命名時的禁用語和宣傳用語。業內人士稱,目前化妝品成分基本同質化,所謂的專利、純天然等多是一種宣傳的噱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