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演示去年敲門時把門板敲穿的場景。宋南飛攝(圖片來源:揚子晚報)
????一位分配到南京仙鶴茗苑經濟適用房的居民,在房子施工建設期間偶然登門,發現屋內層高不夠,質量很差。該居民不愿住這樣的房子,而她拿出當年與開發商簽定的拆遷協議,驚訝地發現上面沒有公章!“我是否可以認定它屬無效協議,請求有關部門重新評估我當年的拆遷安置。”
????接到反映后,昨天一早,記者來到仙鶴茗苑經濟適用房小區探訪。
????“早晨喊女兒起床,竟然輕易把門敲通了”
????仙鶴茗苑是南京在建的最大經濟適用房小區之一,在仙林大道旁。記者首先來到該小區15幢2單元304室,這套房的主人是投訴人張玉霞的親戚。張女士自家分配到的房子是該小區11幢一單元102室,因為不滿意自家房子的質量,她一直借住在此,每月向親戚支付房租。因她投訴自家房子的層高不到2.6米,記者用卷尺丈量了304室的層高,恰巧是2.6米。“整個小區的建設分好幾期,不同的建設單位,蓋的房子質量不一樣,但很多住戶都反映房子質量差。”
????記者看到304室北面小屋的門,有一部分用牛皮紙貼上,輕輕撕開紙,赫然出現一個大洞。她說這是有天早晨喊女兒起床時敲通的。一個年過半百的女子,竟然敲門時就輕易地把門敲通,可見這門板的質量。果然,記者很輕易就掰下一塊面板,這種復合木板的厚度不到3毫米,難怪經不起“敲”。
????“這里面的房子漏水、開裂、層高不一的太多了。”張女士隨后領記者來到11幢她家的房子前。因為不肯接手房子,她至今沒領鑰匙。記者隔著102室的窗戶,無法測算屋內的層高。再看看整幢樓,確實很少有人入住。
????“拆遷協議上,有關部門沒有蓋公章”
????張玉霞是南京某企業的退休職工,2006年9月,在中山陵園風景區環境與綜合整治二期工程建設中響應拆遷,當時她家還拿到3萬元拆遷獎勵,連同這些,當時她共獲得22萬零52元拆遷安置款。張女士拿出當年他們家與開發商、玄武區城建開發公司的“拆遷協議”,在款項補償等各項內容最后,有一個“備注”欄,上面寫著“同意拆除我所有的房屋”,落款是她丈夫李峰,但仔細辨別筆跡就會發現,“同意”的內容與“李峰”不是一個人的字跡。翻遍整個協議,記者發現沒有開發商的公章。
????2007年11月,南京市住房改革辦公室給她家發來一份“市征地拆遷安置房購買通知書”(寧改辦2007第0129號),通知她可以憑相關拆遷證書購買仙鶴門001號地塊仙鶴茗苑經適房小區房屋。這是該小區的四期工程。于是她按每平米2450元的價格,用補償款購買了11幢一單元102室90平米房屋,房屋說好是2008年底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