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7月4日報道 近日,《瞭望》新聞周刊在我國夏糧產區調研了解到,由于南方持續強降雨,暴雨洪災加大了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走向的不確定性,使得今年以來多輪上漲的農產品市場再次傳出“糧價上漲”言論。 ????本刊記者走訪全國早秈稻重要主產區的江西了解到,暴雨洪災造成多條圩堤出險,大面積春播稻田被淹,早稻增產形勢嚴峻。加之早稻播種育秧期受到“倒春寒”天氣的影響,移栽期推遲,今年南方地區早秈稻出 ????受訪的地方糧食主管部門和專家建議,當前在積極做好災后生產自救、抗災保苗工作的同時,應管理好糧價上漲預期,避免市場跟風炒作。 ????早稻生產形勢堪憂 ????據江西省防總統計,截至6月25日20時,全省共有99個縣(市、區)1230個鄉鎮1022萬余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近798千公頃,部分縣市70%以上農田被淹。暴雨洪災導致江西多地早稻大幅減產甚至絕收,早稻產量受到嚴重影響。 ????據江西省農業廳農情調度初步統計,受強降水影響,全省早稻受災面積517.70萬畝,占早稻種植面積的1/4 ;成災面積216.45萬畝,絕收面積2.55萬畝;預計受洪澇災害影響,全省早稻單產可減少10~15公斤/畝,受災嚴重的地市單產可減少一成以上。 ????宜春市奉新縣農業局負責人表示,近期的水災使得當地17萬畝早秈稻受淹,受災面積3.4萬畝,預計當地早秈稻將減產一成左右。據吉安市農業局初步統計,該市早秈稻受災面積約為100萬畝,成災面積60萬~70萬畝,將近20萬畝絕收,預計今年吉安早秈稻產量將因災減產15%左右。 ????新干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道,今年國家再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提高了當地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今年該縣早秈稻面積穩中有增,種植面積達到37.3萬畝,種植比去年增加818畝。“但是初步預計,目前洪水造成早秈稻成災面積在1萬~ 2萬畝左右。” ????農業專家指出,6月中旬江西省早稻處孕穗、抽穗期,遭遇持續降雨天氣對早稻增產不利,預計今年江西早稻單產呈持平略減趨勢。目前,贛南早稻已進入抽穗期;贛中贛北早稻正處在孕穗末期和抽穗前期,一些栽插較早、生育期較短的早稻已開始抽穗,強降雨天氣不利于抽穗期早稻的揚花受粉,高溫低濕天氣還將增加早稻病蟲害發病率,加劇了早稻減產的趨勢。 ????九江市糧食批發市場負責人熊學華說,由于早稻持續低溫天氣使得秧苗長勢本身就不好,現在又遭遇洪災,“今年早稻減產基本已經可以確定”。 ????減產助推漲價預期 ????物價問題專家、九江市物價局辦公室主任孔令強認為,此次洪澇災害波及范圍大,且受災地區多為糧產區,農業生產肯定會受到影響,農產品價格在未來一段時間將出現一定的波動。他指出,當前要格外引起重視的是已經出現的糧食漲價預期苗頭,游資剛剛在雜糧上“興風作浪”了一回,要防止其將此次災情再變為炒作題材。 ????熊學華也認為,從早稻的前期生長情況來看,洪災對糧食價格的影響可能主要體現在新糧價格上。市場普遍認為新糧上市量將減少,對新糧價格上漲預期強烈。 ????實際上,新糧價格上漲趨勢在近期小麥上市時已經有所表現。6月中旬以來,河南、山東、河北、安徽、江蘇等小麥主產區夏糧收購價格普遍高于往年,并出現持續上漲。據了解,安徽新麥(紅麥)市場收購價達到0.92元,創歷史同期新高;江蘇省新麥收購價已經突破1.00元/斤。 ????同時,市場收購主體積極性非常高,收購價格相比國有糧食購銷機構執行的托市收購價高出不少。收購主體高價“搶購”小麥的行為,傳遞出市場對糧價上漲預期較強的信號,直接導致部分農戶惜售和糧販囤積的心理加重。“搶購”背后的原因除了今年年初國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外,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今年以來的不利天氣因素導致糧食減產預期強烈。 ????目前,雖然冬小麥在經歷了西南大旱、北方前期低溫雨雪天氣等考驗后豐產形勢已基本確定,但是夏糧產量僅占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一,實現糧食增收關鍵還要看早稻和秋糧。南方持續強降雨天氣對早稻產量影響較大,秋糧生產仍存較大不確定性,糧價上漲預期存在。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炒作 ????今年以來的極端天氣,已經連續造成農產品市場價格的多輪上漲。此次南方水災再次加劇了農產品行情的波動。業內人士建議,在做好災區生產自救、加強田間管理的同時,加大力度打擊炒作農產品的行為,管理好通脹預期,防止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 ????一是繼續加大打擊炒作的力度。前期針對市場炒作綠豆、玉米等農產品的打擊效果明顯。在氣候災害引發糧食減產等背景下,應繼續嚴厲打擊炒作農產品價格和跟風囤貨的行為。特別是后期加工企業炒作糧價兌現利潤的行為,直接增大居民生活負擔和物價上漲壓力,要給予重視。 ????孔令強指出,農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必需品,無論是從老百姓的生活還是從支持災區救災的角度,當前加大對炒作農產品行為的打擊力度很有必要。但當前我國法律對農產品什么是囤積,什么是炒作,尚無明確界定,他建議國家應抓緊修改《價格法》,對這些新情況作出規定。 ????二是加大農產品生產供應,增加供給,弱化上漲預期。江西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尹小健建議,當前,在抓好抗洪搶險保證安全的的前提下,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抗災保苗工作,對沖毀的早稻補種或搶栽一季晚稻,加強田間管理,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非受災地區更應抓住機會,擴大農產品生產。總體而言,農產品價格是個上升態勢,加大受災嚴重農產品品種的生產供應,必然會有經濟效益。 ????熊學華指出,糧食價格特別是早稻價格主要是短期內波動較大。從后期市場價格的發展趨勢來看,國家的糧食儲備充足,早秈稻價格漲幅有限。據監測,洪災發生以來,江西省全省成品糧價格波動不大,市場供應比較充足。 ????最近一段時期,他所在的九江市場每周放出四五十萬噸糧食,但是成交量基本保持在兩三萬噸左右,需求量比較穩定。“去年國家托市的早稻現在還沒有動。一旦市場價格異動,可以隨時放出來,平抑糧價”,熊學華說。 ????不過,由于目前糧食受災面積尚未確定,對糧食產量的具體影響還無法估算。當前應督促相關部門做好市場價格監測檢查和災害統計工作,科學預測產量并適時對外發布,引導輿論管好糧價上漲預期,避免市場資金跟風炒作糧價。 ????被囤積的“拍賣糧” ????今年4月份以來。國家開始在東北地區拍賣玉米,意圖平抑不斷上漲的價格,對市場形成有效供給。本刊記者近日在吉林省采訪發現,目前國家的“拍賣糧”大部分被貿易商囤積,并沒有真正進入市場流通。 ????記者在中央儲備糧農安直屬庫的拍賣清單上看到,4月至6月初,國家拍賣的玉米大多數都被各貿易企業拍走,有的企業甚至每周都參與競拍。糧庫一名工作人員說,糧庫目前共拍出玉米20萬噸左右,多數都被貿易企業拍走了。 ????長春市吉星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較大的肉雞養殖企業,月放養雞雛300萬只。公司財務部主管于麗俠說,在前期的拍賣過程中,企業明顯感覺搶不到,拍賣價格經常被托得很高,超出企業負擔能力。“到6月初還是這種狀態,感覺很多人在 ‘搶糧’,將近2個月里我們只拍了不到5000噸,只夠維持企業半個月左右的用量。”她說,最近情況有所改觀,國家現在只允許飼料和養殖企業參與競拍,半個多月時間里我們拍到了2萬多噸。 ????吉林雙胞胎糧食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吉龍說,前期氣候因素導致今年播期推遲,今年玉米減產基本已成定局,于是大家不惜成本把拍來的糧食壓在手中,實際上就是在賭明年的市場。 ????從6月中上旬開始,國家對參與拍賣國儲糧的資質進行嚴格限制,只允許飼料和養殖企業參與競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飼料、養殖企業原料壓力,但不少貿易商采取與飼料、養殖企業暗中合作的方式,“變臉”參與競拍,繼續倒糧牟利。 ????在中央儲備糧農安直屬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盡管目前參與競拍的企業表面上都是飼料和養殖企業,但其中并不排除他們與貿易企業串聯牟利的嫌疑。從拍賣玉米發貨方向上看,不少被運到了長春市寬城區興隆山鎮一個糧食收購點,而不是送到了飼料或養殖企業;從參與競拍企業規模看,不少競拍企業規模小實力弱,但如今也在大量參與競拍,其背后很可能有貿易資金作后盾。 ????沿著拍賣玉米的發貨線路,記者來到了興隆山鎮,看到幾百輛進糧車正排起綿延數公里的長龍。一些送糧車司機告訴記者,糧食確實是從農安直屬庫拉出來的,要求送到興隆山,具體雇主是什么企業、什么身份他們并不清楚。 ????業內人士認為,貿易商“變臉”參與競拍,主要是巨額利差驅使。吉林省正通教業有限公司采購部經理張雪峰給記者算了筆賬:目前國家拍賣玉米,吉林地區均價1632元/噸,加上出庫費、升跌水補貼、運費等,運到他們企業相當于17 50元/噸;企業目前收購價格1830元/噸,每噸差價80元左右。如果把國家的糧拍出來,就近賣出,平均每噸玉米的差價超過100元,1萬噸糧轉手就是100多萬元的利潤。 ????正是夏糧收購時節,本刊記者分赴江蘇、江西、吉林等地夏糧收購市場實地采訪。在前一輪農產品炒作和近期南方洪澇成災的大背景下,這些地方夏糧收購渠道的商家對夏糧漲價的預期強烈,助推夏糧收購價不斷上漲。 ????“今年糧價4天漲了2角錢” ????6月29日,本刊記者在富平縣到賢鎮個體糧食經銷企業“張攀糧莊”看到,不斷有糧食經紀人開著三輪車把從農民手中收購來的小麥運到糧莊。老板張樹榮一邊忙著過磅、驗質、測水分,一邊向記者介紹今年的收購情況。 ????張樹榮說:“今年我的糧莊小麥開秤價格每公斤最低1.8元,最高漲到2.04元,這樣的漲幅確實少見。”小麥后市價格還會上漲,估計收購價每公斤要漲到2.14元~2.16元。他說:“現在如果降價,就收不來麥子。前幾天每天能收上來10萬公斤小麥,29日收購價比前一天降了2分,就只收了2萬公斤小麥。” ????富平縣糧食局副局長張農田說,2009年,富平縣境內國有和國有控股糧食收儲企業收購的小麥價格平均為每公斤 1.868元。今年開秤價格為每公斤l.83元~l.9元,但開秤后“一天一個價”,僅4天時間每公斤就突破了2元。 6月28日,小麥收購價上漲到每公斤2.04元。 ????同樣的情況在江蘇也出現了。 ????6月25日上午,江蘇鹽城市個體經紀人顧紅新對記者說:“今天不少收購點的掛牌價已經達到每斤1.04元,我們有點不敢收了。”雖然他現在是為外地儲備庫和面粉廠進行“訂單收購”,并沒有風險,但是他能夠承受的最高價格是每斤 1.02元,而去年的價格是每斤0.86元。 ????“現在小麥價格是一天一個價,每天漲一分錢,這是我從事糧食收購工作多年來第一次遇見。”江蘇射陽縣興橋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李純滸說,6月24日,他們糧庫被迫開出每斤0.98元的收購價。 ????收購進度慢惜售搶購成風 ????在一些收購主體競相抬高價格后,國有糧庫收購進展緩慢。截至6月25日,射陽縣興橋糧庫的直接收購量只有40 00噸,是去年的1/10。射陽縣合興糧管所主任田海明介紹,今年他們的收購量只有1800噸。排除今年糧食收獲期推遲因素,只有去年同期的45%左右。 ????據農發行江蘇分行介紹,目前,農發行已在江蘇省發放夏糧收購貸款60億元,已收購夏糧40億斤,僅為去年收購量的一半左右。其中已收購小麥38億斤,平均價格為每斤0.95元,出現了“有錢少糧、農民惜售、進展緩慢”的現象。 ????本刊記者在江蘇徐州新沂市王店糧庫看到,前來賣糧的經紀人很少。糧庫主任訾民忠說,6月23日當地白麥價格為每斤0.95元,而糧庫以這一價格收糧已經面臨較大風險。目前,當地國有購銷企業收購小麥5萬多噸,為去年同期的1/ 3。 ????富平縣是陜西省有名的“糧倉”,糧食播種面積在130萬畝以上。據富平縣農業局種植業股股長趙俊耀介紹,今年全縣小麥收獲面積73.3萬畝,雖然遭遇低溫天氣,但仍屬豐年,平均畝產319.75公斤,總產量2.34億公斤,總產較上年增產7.1%。 ????富平縣城關糧站是改制后保留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倉容5400萬公斤。站長馮智民反映,今年,小麥收購價不太穩定,上漲過快過猛,現在企業收糧有點“拿不準”。“我們分析后市價格不容樂觀,但一些糧莊和糧食經紀人普遍‘看漲’ 后市,認為后市每公斤會漲到2.1元~2.14元。” ????西北地區大型面粉加工企業、陜富面粉公司經理郭進安認為,今年小麥收購價格上漲得“不正常”,加工企業對“后市”價格不樂觀。 ????記者在到賢鎮新移村農民王玉林家里看到,他家房內堆滿了小麥。王玉林家一共種了36畝田,今年小麥產量約1. 4萬公斤。他說,剛開秤收購時賣了2000公斤小麥,每公斤只賣了1.96元。“現在價格不穩定,想等等看再說。” ????馮智民說:“農民賣跌不賣漲,出現惜售心理。6月28日,我們站收了17.5萬公斤小麥,6月29日估計不足 10萬公斤。” ????麥價高漲的三個原因 ????據本刊記者調查,造成今年小麥價格高漲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社會普遍預期小麥市場后期看漲。徐州市沛縣白小麥市場收購價格達到每斤0.96元,為當地歷史最高價。沛縣棲山鎮糧管所主任甄在培反映,當地小麥價格“瘋漲”,國家的托市價格低于市場價格,給國有糧管所收儲帶來較大壓力。目前,他所在的糧管所只收儲了倉儲量的20%左右,而去年在收獲剛結束時,這一數字已經達到50%以上。 ????沛縣糧食局副局長朱守東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收購主體和當地農民看好后市,收購主體有儲備小麥的動機,農民有惜售心理。 ????二是收購市場主體猛然增多。在江蘇徐州、鹽城、揚州等地,各類收購主體積極參與收購,部分地區出現“搶購”現象。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以外的收購主體小麥收購量比去年多出三四成,主要委托當地經紀人進行收購。記者采訪到的幾位農村經紀人均稱自己收購的糧食已經有了下家。有的經紀人開始短期囤糧,以從中賺取更多差價。 ????三是小麥收購時間推遲,質量下降。受天氣狀況影響,今年小麥的入庫品質不盡如人意。主要是赤霉病、發芽粒不同程度發生,部分小麥色澤灰暗,水分失控,給糧食的安全儲存和日后購銷經營造成較大影響。射陽縣糧食購銷總公司副總經理夏兆建認為,“不問質量地搶購小麥”現象在當地比較明顯,在國企、外企以及南方省市在糧區代購點的共同作用下,小麥收購價被不斷抬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