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7.52元的小月餅小票上打出23.76元的價格。
????電子秤稱重時的金額是一個價,實際付款時,購物小票上顯示的是另一個價。仔細一對照,前后價格竟然相差16元多。8月3日,在大潤發購買散裝月餅的徐女士遭遇了“被差價”。超市工作人員解釋,是電子秤打出的條碼錯誤,對此很多市民擔心:不只是月餅,恐怕其他稱重的食品也存在這種問題。
????■遭遇
????7.52元莫名成23.76元
????“怎么這么貴啊?是不是算錯了?”3日上午,在大潤發超市收銀臺結賬的徐女士拿著購買的商品驚呼,“3個小月餅7.52元 ,一盒麻薯餅14.5元 ,付款50元 ,怎么就找回11.8元?應該是找給我差不多28元。”收銀員要求徐女士將物品重新掃描一遍,結果還是顯示找零“11.8元”。這時,徐女士拿著購物小票仔細地看了一下,標價7.52元的月餅,在小票上竟然顯示價格為“23.76元 ”。收銀員拿過去一看,確認打錯了之后,說了一句“去服務臺領取差價”,就沒了下文。
????無獨有偶,就在徐女士準備去領取差價的時候,隔壁收銀臺的吳先生拿著購物小票詢問收銀員:“這個價格不對,差20元 ,你給仔細看看吧。”收銀員表示自己絕對不會打錯,要求吳先生仔細查找自己所購物品,應該有價格是“27元多”的。經過一番認真查找,吳先生還是沒有找出售價是“27元多”的商品,收銀員將吳先生所購的物品進行了重新打價,發現原本標價7元多的月餅在小票上顯示27元多。
????■解釋
????電子秤設置出了問題
????“為什么7.52元會打印成23.76元?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就虧了。”徐女士找工作人員理論。超市客服部的李建紅找來食品區的工作人員仔細調查后,確定是超市的問題,隨即在購物小票上將價格圈出,并且寫上“資料有誤 -16.24 李建紅”的字樣,徐女士領取到了差價。
????對于懸殊的價格,超市客服部的楊佐文解釋道:“可能是條碼錯誤,價格變成了重量,原本每公斤的價格變成了每斤的價格,應該是食品區銷售專區的電子秤出現了錯誤造成的。”
????徐女士覺得很氣憤,如果不是自己及時發現,豈不是就花冤枉錢了?“我在超市購買散裝月餅的時候,有很多市民也在購買,他們都發現價格不對了嗎?我平時從來不看購物小票,在超市購物本來是很放心的事情,如果不是今天買的東西很少,自己是不會發現超市多收了錢的。”徐女士說。
????■提醒
????購物后請仔細核對小票
????記者從青島市工商局消保處了解到,標價與收價不一致的情況,要看商家是主觀故意還是非主觀故意,對于條碼錯誤等,是商家非主觀故意造成的,商家理應退還多收的款項,而商家如果刻意在價格上“動手腳”,給消費者帶來損失,應該雙倍賠償。
????該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很多消費者買完東西很少核對購物小票。對此,他建議消費者在結賬后,認真核對明細賬。一旦發現數量、總價等方面有問題,要在第一時間找到商家協調解決,如果商家不承認或者協調不成,可向消保委等部門投訴。文/圖 記者 葛楠 實習生 蔡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