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意目前的幼兒園教育方法,認為這會阻礙孩子今后的發展。出于這方面的考慮,濟南部分家長不讓孩子入園,而是開始選擇自己帶孩子。 ????不讓適齡孩子入園,這些家長是如何考慮的?缺少幼兒園的生活,孩子能否交到朋友?沒了老師的嚴格要求,孩子怎么養成良好的習慣? ????家長說法 ????沒入園卻交了十幾個朋友 ????在濟南,有一些家長對幼兒園教育不滿意,選擇自己教孩子。市民楊先生就是其 ????楊先生說,兒子3歲時,他也想過要送到幼兒園。可是先后考察了十幾家幼兒園,發現老師對孩子管得過多,不知道該如何激發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由于工作時間比較自由,他沒讓孩子上幼兒園,而是自己帶孩子。當時,周圍的一些親朋好友提出反對意見,擔心這樣孩子會沒有玩伴。 ????平時,他經常帶兒子參觀博物館及各種展覽。每次外出參加活動,他都會讓兒子跟著,給他結交同齡朋友的機會,以免孩子感覺孤單。楊先生說,因為經常參加各種活動,兒子特別活潑。現在,他已經有了十幾個同齡的朋友。 ????兒子特別喜歡跟陌生人打交道。每次到飯店吃飯,他都會跑到廚房,圍著廚師問這問那。等到離開飯店時,經常有廚師或工作人員出來送他。“不走尋常路,只愛陌生人”已經成了他的座右銘。 ????楊先生從不強迫兒子學習各種特長。“雖然我是搞攝影、書法的,但從未要求他也學這些東西。截至目前,只給他報了一個游泳班。這也是我們倆協商后才決定的。”楊先生說,在識字方面,沒有先教拼音,而是讓孩子在語句中認字。碰到不認識的字,他都是先思考到底怎么讀,然后再確認。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自學能力。 ????楊先生說,目前的幼兒園教育,只知道讓孩子循規蹈矩,不鼓勵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其實,這是在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近日,楊先生也開始犯愁。兒子馬上要上小學了,以前養成的習慣肯定會被小學教育破壞。這樣一來,他的辛苦也就相當于白費了。目前,他正在為是否讓孩子上小學而猶豫不決。 ????網友熱議 ????孩子不上幼兒園的十大好處 ????日前,在搖籃網論壇上,網友piaopiaobill發帖,介紹了不上幼兒園的十大好處。 ????網友piaopiaobill介紹,馬上又開學了,想起每次送寶寶上學時撕心裂肺的哭聲,她的心都碎了。上學期,在家的時間有三分之二。每上幾天,孩子就病一次。上幼兒園之前,孩子基本上是不生病的。前幾天,碰到了一個家長。他的孩子從沒上過幼兒園,現在上小學了。那個孩子不僅學了舞蹈、樂器、滑冰、書法,就連小學語文、數學、英語三年級以前的課程也全學完了。 ????一直猶豫要不要孩子上幼兒園,她現在則堅定了不上幼兒園的決心。總結一下,不上幼兒園的好處至少有10條,比如:孩子少生病;孩子可以有充足時間學習自己喜愛的知識,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給孩子充足的睡眠;能更好地控制孩子的飲食;免了接送孩子的勞累;不用看老師的臉色等。 ????網友piaopiaobill的帖子剛一發布,就引起了熱議。網友whisky_xin說,女兒3歲了,她也不準備讓女兒上幼兒園,因為想讓女兒有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 ????網友豬麥媽也說,兒子今年4歲半,沒上過幼兒園。她把省下來的錢都花在給他報興趣班、買書和玩具上面。因為沒有逼過兒子上學,所以他對學習充滿了興趣。每次只給布置少量的作業,他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專家觀點 ????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交朋友機會 ????針對一些家長拒絕將孩子送入幼兒園的現象,濟南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胡耀宗說,根據相關調查,全國50%的孩子能上幼兒園,城市74%的孩子能上幼兒園。這也意味著大約有30%的孩子不能上幼兒園。現在沒有這么多條件保障所有孩子上幼兒園,只要家長有時間,可以選擇自己帶孩子。事實上,早期的幼兒教育都是在家庭中進行的。到了上世紀70年代,中國才開始出現幼兒園。“家長在家帶孩子,并非不可取。如果不讓孩子上幼兒園,家長就更應該注意給孩子創造交朋友的機會,不要讓他們變得孤僻,不知如何與同齡人相處。”胡耀宗說。 ????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喬資萍也說,家長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說明目前的幼兒園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既然家長對幼兒園不滿意,那就可以自己帶孩子。在美國,也有不少家長選擇自己帶孩子。 ????喬資萍建議,家長自己帶孩子時,一定要讓他們多參加各種活動,學會與同齡人交流,而不是僅僅讓他們自由學習知識。對于3—6歲的孩子來說,如何結交朋友、在游戲中度過童年才是最重要的,文化知識等上小學后再學也不遲。 ????胡耀宗還說,目前,國家規劃是普及一到兩年的學前教育,孩子3—4歲或者5—6歲就接受學前教育。家長在家教育孩子與這一規劃并不相悖。當前學前教育的根本問題是趨向問題,即幼兒園是公益機構還是贏利機構。現在許多幼兒園目的是贏利,家長感覺孩子讀幼兒園費用過高。這種現象本質上是國家在幼兒園方面供給短缺,一方面政府沒有這么多的資金投入到幼兒園;另一方面對幼兒園教育的重視度不夠,而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9年義務教育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