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大融合,建立軍民融合式發展長效機制 ????實現軍民融合,組織融合是保證。自上世紀80年代初,常德傳就一直擔任駐青島航務軍代處(以下簡稱軍代處)兼職第一書記、主任。自上任那天起,他就給自己立下規矩:“兼職不是掛名,兼職就要盡職。”他與軍代處專職領導共同領導、組織完成平、戰時軍交運輸保障任務;搞好軍交運輸工作正規化建設等各項有關工作,把“兼職”變成“實職”。 ????為了實現持久有效 ????一是建立溝通機制。長期以來,青島港集團以及各基層單位與港內駐軍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如定期邀請共建單位的領導召開共建座談會;春節、建軍節等重大節日互訪;重要工作、重要情況及時通報等等。無論雙方人事如何變動,都能按照制度做好交接,保證了共建活動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建立教育機制。實踐證明,只有人的認識提高了,軍民融合式發展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落實。青島港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國防教育納入到港口教育機制中,成為港口“五學”活動(學政治、學業務、學技術、學文化、學實踐)的重要內容;對每年新招收的大學生和新入港工人,包括在港工作的農民工兄弟,上崗前都要進行國防知識培訓;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還開設了國防教育、軍交知識等教學科目。全港上下形成了“人人關心國防、人人支持軍交”的濃厚氛圍。 ????三是建立考核機制。把軍交任務納入到績效考核當中,大力推行逐級負責制、崗位負責制、“一票”否決制等長效機制,形成了與集團管理體制相輔相成的一整套軍交工作考核機制,有力地促進了軍交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完成。 ????四是建立保障機制。青島港始終堅持“集團機構要優化,人員要精減,但軍交工作機構和領導小組不能變,而且要逐年發展壯大;工作職責、工作質量不能變,而且要逐步完善、提高”的理念,確保軍運領導機構的穩定、連續和健全。經過多次港口機構改革,集團機關人員由33個處室800多人精減到現在的七部一室90多人,但軍交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一個不減。 ????青島港在員工隊伍建設中,特別注重提升民兵預備役人員的整體素質,定期集中進行實彈射擊、隊列訓練,提升戰斗力。對此,山東預備役高炮師戰技科科長馬志堅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在青島港,預備役部隊建設經費早已納入港口財政預算,集團領導從不吝惜,投入連隊基礎設施建設和軍事訓練補貼的經費一年比一年高。” ????同時在員工隊伍中,建立起了一支由966人組成的專業保障隊伍,1166名民兵預備役應急分隊。由以上2132人組成的各類保障隊伍經過嚴格訓練,實現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目標,并經受住了多次實戰考驗:在2007年《民兵新大綱集訓》實彈演習當中,集團民兵導彈排一舉擊中高速靶機,實現了空中開花。當時觀看演習的部隊首長高興地稱贊,“青島港民兵射擊精準度不亞于部隊!”在2009年37高炮實彈射擊中,實現首發命中,被山東省軍區授予“優勝單位”光榮稱號。 ????青島港還在搶險救災中鍛煉隊伍。先后組織指揮了“華海一號”油輪、“新基”輪等十幾次海上、陸上港外滅火搶險,次次成功,為保護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極大地提高了港口戰時應對能力。(本報駐魯記者 殷玉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