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小頭條 > 正文

中國地陷頻發致連環危機 災情遠超想象(組圖)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2010-09-25 11:31:12 字號:TT

    

地陷 資料圖

    《瞭望》文章:中國式“地陷”恐慌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存在多頭管理和立法空白,地下工程開發與施工各自為政,區域性地質災害公益普查遲遲不能起步

    今年入夏幾場暴雨過后,長沙市銀盆南路一些居民發現:銀盆南路和瀟湘路交叉處的人行道上突然出現了一個直徑40厘米左右的小坑。后來,路面塌陷面積越來越大,很快成了一個直徑3米、深2米的大坑,開始危及到機動車道,大坑周邊的路面也逐漸出現裂痕。雖然市政部門在周圍建起了圍擋,但路上出現塌陷,讓周邊居民甚感不安。

    距離銀盆南路不遠的金星大道,2007年,一處建筑工地發生過一起“地陷吞人”事件。彼時,建筑工棚內,地面突然塌陷,恰在洞口上方的一名建筑工人瞬間被“吞”了下去。聞訊趕來的消防隊員當即將工棚和相鄰的房屋拆掉,以塌陷處為中心,用鏟子向下挖。經過近十個小時搜救,才發現已窒息身亡的建筑工人。

    今年以來,在長沙、武漢、太原等城市,相繼出現“地陷”。所謂“地陷”,實際上是一種地質災害現象,與地質結構、降雨和人類活動有密切關系。權威地質專家向本刊記者指出,未來城市“地陷”將逐漸呈現多發態勢,這使大城市將空間拓展、交通體系建設和公共設施完善的著眼點轉入地下的發展戰略,面臨新的考驗。

    “幕后推手”

    本刊記者近期分赴太原、武漢兩地采訪,兩座城市竟在同一天先后發生“地陷”。8月12日凌晨,武漢白沙洲大道一打樁機欲給橋墩打樁時,工地突然塌陷,形成一個面積約30平方米、深約6米的地洞,所幸無人員傷亡;同日上午8時25分左右,位于太原雙塔東街的山西省人民醫院應急病房樓門前路面出現兩處塌陷,地陷樓塌的場面,引來了大批市民圍觀。

    與采礦區地質塌陷相比,城市“地陷”面積有限,但損失往往較大。一位長期在地質勘查一線的專家介紹,2008年4月,武漢市漢南區紗冒鎮鄰近長江大堤發生地面塌陷,僅加固堤防就耗資近3000萬元。而深圳市一座體育設施,施工過程中發生“地陷”,不但使工程停頓,還迫使業主耗巨資實施勘探和加固,增加投資超過1000萬元。

    每次“地陷”發生后,都會引來眾多網友評論,有的指稱是“地震前兆”,有的說是“外星人光顧”,還有的認為是“2012地球災難的信號”,等等,在一定范圍內形成恐慌情緒。

    經過專業部門調查,很多城市出現的“地陷”都與人類地下工程活動有很大關系。

    長沙市銀盆南路發生的地面塌陷,系持續暴雨導致銀盆南路地下一水管破裂所致。2007年,在“吞人”的工棚地面塌陷現場,搜救人員同樣在地下發現了破損的大型下水管道和湍急的管道水流。

    今年6月,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南京、成都、武漢、湖南等地地質調查中心和地質調查院,選擇一些影響較大的“地陷”,如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蓮花鎮塌陷、浙江黃衢南高速公路塌陷等展開調查。專家們發現,各地出現的“地陷”無外乎為兩種類型:一是巖溶塌陷,二是松散碎屑沉積層塌陷。

    這些專家在各地調查時發現,實地勘測的8處地面塌陷,都有工程活動等人為因素的影響。他們認為地質因素是基礎,而“工程因素”與極端氣象一道,并列為誘發“地陷”的兩大外部原因。

    被住建部授予“中國工程勘察大師”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范士凱向本刊記者指出,縱觀國內絕大多數城市的“地陷”,往往是隱伏在第四紀覆蓋層下的溶巖中存在巖溶空洞且存在與覆蓋層相連的通道,在某些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作用下,覆蓋層物質沿著巖溶通道漏失到巖溶空洞中,引起覆蓋土體發生塌陷,導致地面出現塌陷。

分享到: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新河县| 南宫市| 梧州市| 普定县| 赤壁市| 柳州市| 辉县市| 黄山市| 新昌县| 若羌县| 和硕县| 濉溪县| 堆龙德庆县| 万山特区| 江西省| 房产| 施甸县| 阿城市| 工布江达县| 望奎县| 南安市| 仁布县| 海城市| 广汉市| 临西县| 海安县| 台山市| 兴海县| 大石桥市| 略阳县| 额济纳旗| 阳新县| 青海省| 读书| 尚义县| 奉化市| 东莞市| 西和县| 翼城县| 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