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百年歷史的李村大集向來都是人氣最旺的民間集市之一,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李村大集是否該搬遷的爭論從未停止過。2008年,李滄區有關部門曾下發“搬遷令”,但隨后這一決定很快又被取消 。 ????時隔兩年,李村大集的搬遷問題近日再次出現在李滄區的官方論壇上,大集去留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那么,李村大集究竟是該遷還是該留,如果保留,未來又該以何種方式延續?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最近,李滄區官方網站的論壇中一條名為“征集市民對李村集未來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的帖子人氣極旺。短短幾天,點擊量超過 7617次,回帖35個。作為青島市年代最為久遠的大集之一,李村集曾經在李滄及周邊居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集目前存在包括污染、管理亂和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大集是該繼續保留還是該進行變革?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08年,李滄區有關部門曾明文下發“大集搬遷令”,后因種種原因該決定被取消 。時隔兩年,大集的去留再次引起眾多市民的關注。針對這一問題,本報記者連日來進行了深入探訪。 ????■熱帖 ????網友熱議“是遷還是留” ????多年來,位于李村河底、農歷逢二逢七的李村大集,已成為島城的一個特色經濟和景觀。大到汽車,小到針線,在李村大集上都能買到,甚至有人形容,李村大集的商品已經豐富到“不怕買不到,就怕想不到”的程度。 ????然而,這背后的問題卻又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由于大小攤位在河床上,雨稍大便因河床積水,致使商販無法做生意,甚至突如其來的洪水還可能淹沒兩岸的店鋪,這一客觀條件,一直制約著百年大集的進一步發展。而這僅僅是藏在李村大集背后的問題之一。 ????隨著李滄區改造步伐的加大,關于李村大集“是遷是留”的問題再次引起眾人的關注。近期,李滄區政府網站的論壇上,一個名為“征集市民對李村集未來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的帖子引起眾多網民的熱議。短短幾天,點擊量超過7617次,回帖35個。而從2007年2月至今,李滄論壇里關于“李村大集”的帖子已經超過80個,回帖總數累計超過10萬個。其中2009年4月17日發表的“金點子:李滄中部發展應統籌考慮解決李村大集難”一帖目前點擊量已達到23875次。 ????■探訪 ????市民來淘寶商販腰包鼓 ????9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李村河底,適逢李村大集,這里非常熱鬧,從四面八方前來趕集的人絡繹不絕,甚至還有專門從市南區開車過來的。上午11時許,許多居民提著購買的東西滿載而歸。“在這集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東西,沒有你買不到的東西。”一些趕集的市民說。 ????35歲的林文資在李村大集賣菜已5年了,每一個趕集的日子,他都會和妻子準時出現在大集上,市民們習慣上稱他們為“林菜販”。“平時的生意只能算是一般,但每當到了二七大集,每天賺3000至5000元沒問題。”林文資一邊熟練地給顧客稱菜一邊告訴記者。林文資還悄悄告訴記者,其實集市上他們菜販最掙錢了,因為老百姓一日三餐都要吃菜,賣得多自然就掙得多。在林文資和其他商販看來,每一個大集幾乎都能賺個盆滿缽滿,對他們來講,每趕一次集就像過節過年一樣。 ????可以看出,每個趕集的市民對大集也是愛之深切。今年65歲的姚大爺專程從城陽趕過來,逛了一上午抱回幾個大葫蘆。“我愛好雕刻葫蘆,尤其對大葫蘆情有獨鐘,但在一般的店鋪很難買到。所以每次都會到李村大集上‘ 淘寶’。”姚大爺開心地告訴記者,他手中的3個大葫蘆都是從一個賣菜的商販那里買的。 ????“我打小就知道李村大集,來趕李村大集已經差不多40多年了吧,每次家里缺點什么就來這買,這里熱鬧,東西多還便宜,幾乎次次都有收獲。”姚大爺說。像姚大爺這樣把趕集當成幾十年不變的老習慣的市民還有很多。他們說,有時候來趕集不是為了刻意來買什么東西,而是抱著逛一逛的心理,遇上喜歡的東西順便買回家去。 ????■隱患 ????一下暴雨大集遭淹又堵路 ????百年李村大集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已然成為青島人的驕傲。既然如此受歡迎,又為什么要討論是否搬遷呢?記者連續幾天走訪發現,讓市民爭論不休的主要是大集有安全隱患、影響交通以及污染環境等方面。 ????由于李村大集設置在城市河道上,到了雨季,一場暴雨就有可能使李村河底的水位迅速上升,淹沒河道上的商鋪,甚至有可能淹到岸上商鋪。因此,多年以來,每逢下雨,李村集的商鋪就籠罩在重大的安全隱患中。 ????在李村集貿市場開糧油店的李大姐告訴記者,自己平時最擔心的就是下雨。2007年李村集的那場洪水中,李大姐就遭受了很大的損失。“半夜剛醒來,就見水已經往店里灌了,搬東西已經來不及了,我跟對象都是從窗戶爬出去的。水把糧食全淹了,損失得有20萬元吧。”李大姐說,現在每逢下大雨 ,市場管理中心的人都會通過廣播提醒大家盡快搬離河道上岸,但很多時候會因為撤離不是很及時,部分貨物還是會被淹,幾乎逢雨必損失。 ????不光商販們怕下雨,周邊的市民也怕 ,因為一下雨就要堵車。“一到下大雨的時候,李村集可能被淹,賣魚的賣菜的就要搬到馬路上來。”在李滄區九水路街道鄭莊小區住了20多年的萬國樂告訴記者,多年來,一下雨九水路上肯定堵車。除了安全和交通問題外,圍繞著李村大集的臟亂差等問題也讓人頭痛。“發了大水,河道里的攤販們都會搬到岸上去,大水會把李村集貿市場里的垃圾沖走,把整個河道洗得干干凈凈。”家住李村大集周圍的李波告訴記者,而大水過后沒幾天,集市又會臟亂如初,雖然河道里建了不少垃圾站,但商販們大多習慣把爛菜葉子、爛水果倒在自己攤位旁邊,甚至都不挪動一下位置。 ????■癥結 ????多項措施難防商販財產損失 ????記者從政府部門了解到,針對這些問題,有關部門已經關注到,并陸續采取措施進行應對。李滄區防汛辦的工作人員趙樹青告訴記者,對于防汛工作,他們一般都提前有準備:如在上游的各個水庫都有巡查人員,一有情況就立刻通知;在大集周邊裝上了多個大喇叭和監控設備,每到惡劣天氣,就會通過廣播提醒業戶趕緊撤離。此外,防汛辦還與氣象局、水文局合作,隨時掌握天氣動向。 ????“一般來說,我們自己也會根據天氣預報決定去不去集上擺攤,時間長了也會摸清河水的規律。”張先生在李村大集擺攤已經3年了,每到雨季他都會多次撤離。除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預報,商販們也是各盡所能,他們現在的大多數攤位下都有滾輪,撤離時非常方便。 ????雖然政府和商販們針對存在的問題都做了很多努力,但他們都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面對暴雨的威脅,預防只能避免較大的損失,“逢雨必損失”的現狀依舊很難改變。(孟琳達 李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