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國慶長假還沒過完,市民修女士的錢包就已經告急了,因為參加多場婚禮及其他人情消費,短短五六天時間,修女士就花掉了自己當月的全部收入,“現在每到長假,就成了還人情債的日子,搞得我現在一放假就害怕了。”記者隨后調查了解到,“人情消費”已成為島城市民節日期間消費的新熱點,而在網絡上,理性對待人情消費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個人經歷: 月光族升級“周光族” ????今年25歲的修女士 ????“主要是今年同事同學結婚的太多,加上中秋節的時候也開銷不少,所以國慶長假還沒過完,兜里就沒剩多少錢了。”昨天修女士告訴記者,因為自己的同學大部分都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所以今年國慶節期間收到了多張“紅色罰款單”,僅10月2日一天,修女士就先后參加了三場婚宴,加上大家都是多年一直保持聯系的老同學,修女士單10月3日當天送禮金就花掉了1400元錢,而在10月1日修女士也參加了兩場婚禮,10月3日參加一場,全部的開銷加起來約為2400元左右。 ????不光是參加婚宴要花錢,走動親友及同事領導,也成為修女士的一大開銷。修女士告訴記者,中秋節期間,僅看望男友長輩及單位領導時購買禮品,就花掉了兩三千元錢,加上同事、同學趁著假期扎堆聚餐,也讓修女士的假期經濟情況雪上加霜。“國慶放假前,我的工資加上過節費總共發了8500元,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對于節日期間的人情消費,修女士表示確實有些讓人“肉疼”。 ????群體調查: 掙多掙少都覺吃力 ????這兩日,記者隨機采訪了多名不同收入水平的市民,發現人情消費已經逐漸成為了節日假期消費的新熱點,而三十歲左右的人群則成為人情消費的主流人群。 ????今年38歲的趙先生是一名自營業主,平均每月的穩定收入在15000元左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趙先生表示,雖然自己收入較高,但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的高密度送禮請客,也讓他感到有些吃力。“我本身是代理加濕器的,節日期間要走動很多社會關系,既要拜訪各賣場的領導主管,也要跟廠家辦事處的負責人搞好關系,其他家人、同學也要趁著節日放假走動走動。”趙先生表示,自己在兩節期間單純應酬社會關系就花掉萬余元,加上看望雙方二老、參加各類婚宴聚會,以及拜訪孩子的老師等,所有的人情消費總額在16000元左右。 ????今年28歲的齊先生是某電器品牌青島地區賣場代表,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我在雙節期間人情方面花的真不少,雜七雜八的要有七八千元錢。”齊先生告訴記者,節日期間在看望二老方面開銷不小。 ????齊先生表示,國慶放假期間,他和妻子先后到萊西和煙臺探望雙方父母,僅此項開銷就要2000元左右。此外應酬社會關系也是人情消費的重要部分,“公司每到放假都會給我們承擔一部分社交費,但這遠遠不夠,我個人也花掉了不少。” ????市民李先生是一名出租貨車司機,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他告訴記者,雙節期間他在人情方面的消費大約有1500元。“先是參加了三四個婚禮,然后是家庭聚餐,跟以前的同事喝酒,還有給雙方父母買點過節的東西,大概就是這些開銷。”李先生表示,這筆開銷對于自己來說,負擔起來也有些吃力,但現在的社會環境就是如此,不想花也得花。 ????網上呼聲: 人情消費盼理性 ????隨著國慶長假漸入尾聲,網上也興起了“曬開銷”的活動。在新浪論壇的主題帖中,記者看到,到這里來曬國慶節開銷的網民多達數百名,而他們的節日期間消費中,很大部分也是人情消費。網民“蘇格蘭打鹵蛋”在自己的“曬開銷”帖中寫道,“算起來在我跟媳婦倆身上花的錢才1064元,可參加婚禮、走親訪友花了有2078元,真是‘先人后己’了。”網民殘葉聽雨在帖中表示,加上自己在節日期間開銷一共是1800元,只有一條600多元的狗是能看到的,其他都用來還“人情債”了。 ????而隨著人情消費在市民節日消費中所占份額的增加,理性對待人情消費的呼聲也在網絡上日益高漲。新浪網網友“開心一夏”在帖中表示,中國式禮儀之邦,但現在的禮節往來摻雜了越來越多的功利色彩,已經遠遠背離了先輩祖訓,這樣變了味的人情消費該“降溫”了。 (記者 官華晨) |